|
二、“十三五”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關于“十三五”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目標。
我區“十三五”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圍繞“三大定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雙核驅動、綠色發展四大戰略,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脫貧三大攻堅戰,全力推動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趕超跨越,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構建面向國內國際開放合作新格局,推動沿海沿江沿邊地區協調發展,確保如期實現“兩個建成”目標。
根據上述總體要求,《綱要草案》提出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四大類34項發展目標,其中最主要的綜合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7.5%以上。提出這一目標,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既要確保翻番的要求,更要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二是既要考慮必要性,也要考慮可能性。三是既要穩定增長,又要加快結構調整。綜合分析,7.5%以上的增長目標以及其他發展目標要求,總體上是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
(二)關于深入實施四大戰略。
創新驅動戰略。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重點領域創新突破,大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研發一批重大科技產品;實施高新園區和農業科技園區提升發展工程,創建南寧、柳州、桂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造創新型城市和區域性創新中心;突出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群。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建設86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和一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推進北海國家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質量檢驗檢測認證中心、中國-東盟環保技術和產業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建設。建立健全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科技服務創新、普惠性創新政策支持等體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培育一批眾創空間。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院士后備人選培養、人才小高地建設提升工程,抓好100個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加快建設人才強區。培育創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通過五年努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實施2000項以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引進轉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項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
開放帶動戰略。開放蘊含著廣西最大的發展紅利,開放活了廣西的發展就能活起來。要以“三大定位”為統領,以開放為先導,構建面向東盟、銜接歐美日韓、對接港澳臺、服務西南中南全方位開放合作新格局。圍繞建設重要門戶,構建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產業合作基地、開放合作平臺、人文交流紐帶和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建設中國(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機制、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邊境)經濟合作區、國際合作園區等建設。圍繞建設戰略支點,完善交通、產業、開放、金融、城鎮、生態等支撐體系,深度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建設高鐵經濟帶,增強服務西南中南開放發展的能力。圍繞建設國際通道,抓住關鍵通道、關鍵節點和重點工程,促進互聯互通,形成內暢外通、便捷高效的“一中心一樞紐五通道五網絡”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圍繞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一般貿易和服務貿易,加快發展加工貿易,推動邊境貿易轉型升級,促進新型貿易方式發展,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高地。改革是最強大的發展動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推出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注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抓好行政體制、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國資國企、農村、教育、科技、衛生、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統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
雙核驅動戰略。抓住國家戰略全覆蓋的重大機遇,傾力打造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兩大核心增長極,帶動左右江革命老區加快振興,促進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全面升級,形成沿海沿江沿邊三區統籌發展新格局。打造北部灣經濟區升級版,提升港口現代化發展水平,擴展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同城化,探索開放合作新模式,打造服務“一帶一路”發展的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發揮沿海優勢,推動海洋經濟強區建設。加快發展珠江-西江經濟帶,推進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強化沿江重點城市產業分工合作,推動跨省區產業合作發展,支持梧州、賀州等桂東地區融入珠三角經濟圈,構建沿江城鎮體系,以西江水系沿岸生態農業帶為重點,建設千里綠色走廊,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帶。加快振興左右江革命老區,發揮資源優勢和沿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加快建成山清水秀、安居樂業的幸福老區。提升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影響力,打造國際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臺。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建設經濟繁榮、生活富裕、設施完善、邊防鞏固的新邊疆。發展壯大特色縣域經濟,依托優勢,因地制宜,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子。推動形成主體功能區布局,完善空間開發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全國“多規合一”省級試點。
綠色發展戰略。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我區的突出優勢、亮麗名片、寶貴財富。必須以生態經濟為抓手,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生活低碳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構建生態經濟發達、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舒適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態文明體系。大力實施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抓好新興生態產業發展、資源型產業生態化改造、產業園區生態化建設、生態種養發展、生態旅游發展、水環境改善建設、大氣環境治理建設、土壤修復與改善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置、生態城鎮建設等。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實施資源利用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強化主體功能定位和國土開發強度“雙約束”,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1.3億噸標煤左右。提升環境質量,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現全部縣城和建制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全覆蓋、穩定達標運行,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試點,中心城市基本實現污水垃圾全收集全處理,縣城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5%。劃定生態紅線,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和環境保護責任追究、環境損害賠償、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