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建設不斷加強。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和國防動員“五個一”活動,國民經濟動員、交通戰備、人民防空、國防教育、信息動員準備工作扎實推進,征兵工作、轉業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和軍烈屬、殘疾軍人等優撫對象撫恤優待工作得到落實,國防后備力量應急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預備役部隊、民兵隊伍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大幅提升。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省人大、省政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監督支持的結果,全省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駐川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政法干警、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支持四川抗震救災、災后恢復重建和現代化建設的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區、市),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向國際社會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十一五”時期的艱辛實踐,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積累的精神財富特別是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更是彌足珍貴。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處理好加快發展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系,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推進跨越發展;必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處理好立足四川與開放合作的關系,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的關系,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著力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特別是產業層次總體上較低、關聯度不高,綜合競爭力不強;資金籌措難度加大,保持投資持續增長面臨大的壓力;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經濟社會矛盾比較突出,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高;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面臨嚴峻挑戰;農民持續增收的基礎不牢固,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難度很大。我們將正視這些困難和問題,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絕不辜負全省人民的重托。“十二五”時期總體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推進“兩個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我省加快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是 “十二五”時期承前啟后的歷史使命。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急劇動蕩逐漸緩解,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我們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國家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深入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持地震災區發展振興,扶持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我們面臨良好的發展態勢,發展基礎更加牢固,發展條件不斷改善,統籌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良好基礎。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并沒有結束,甚至可能出現反復;我省還存在不少影響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綜觀國內外形勢,統攬全省大局,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跨越發展。
根據省委《關于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省政府起草了《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綱要(草案)》明確“十二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堅持“一主、三化、三加強”的基本思路,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目的,全面加強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實現發展新跨越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建成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著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綱要(草案)》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則,即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優化結構、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民生為本、共享發展。這五條原則,既是對我們“十一五”發展實踐的深刻總結,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圍繞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綱要(草案)》從經濟實力、經濟結構、社會建設、人民生活、生態環境、改革開放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勾畫了新的五年跨越發展的美好圖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全省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萬元左右,進入中等收入地區,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明顯縮小,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基本形成。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0.2:50.8:39,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化率達到48%左右。社會建設明顯加強,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健全,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長,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3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36%,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主要江河水質持續改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開放合作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初步建成。
各位代表,確定上述目標任務,綜合考慮了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條件,是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我們將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大力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發展新跨越,譜寫四川“十二五”發展更為精彩的篇章!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和省委的部署,堅持“一主、三化、三加強”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進、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著力強化投資拉動、產業支撐,著力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實現“十二五”發展良好開局。
2011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保持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勢頭。
認真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大對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投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結構性減稅等政策。積極爭取并用好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辦大事,省級財政擬安排超過100億元資金用于新村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地質災害防治、成都天府新區建設和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等重大民生、發展項目。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支出預算原則上零增長。注重政府性資金的統籌整合,發揮好政府性資金的放大效應。強化政府性債務管理。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引導商業銀行優化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發揮好股票、債券、產業基金、保險資金直接投資、信托、租賃、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的作用。引導和指導企業加快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推進保險創新試點,促進涉農保險業務發展。切實防范金融風險。
促進投資持續穩定增長。主動對接國家支持的重點和方向,加大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萬億元。著力推進以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成蘭、成貴、蘭渝、西成客專、成渝客專、成綿樂客專、成都至蒲江、巴達等鐵路項目和成都地鐵,力爭開工雅安至康定、成昆鐵路峨眉至攀枝花段、內江至畢節、麗江至攀枝花至昭通、廣元至巴中擴能改造等鐵路項目。推進成自瀘赤、巴南、成都第二繞城等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廣陜、達陜、綿遂路綿陽段、廣南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加快藏區“兩路一隧”等國省干線改造,做好雅康、汶馬等藏區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嘉陵江亭子口航電樞紐、渠江廣安段航道和廣安港、瀘州港二期續建工程建設,開工岷江航電綜合開發項目。加快成都航空樞紐和阿壩紅原、稻城亞丁機場建設。大力實施一批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啟動實施一批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和環境治理工程項目,加大對統籌城鄉、改善民生、扶貧開發等方面的投資。
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鼓勵多種形式就業創業,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比重,增加對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民的補貼,增強消費能力、提振消費信心。繼續實施家電、摩托車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積極培育教育、文化娛樂、旅游、健身等消費熱點。全面完成“村村農家店”建設,強化城市便民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連鎖經營、電子商務,深入實施“網購網銷”工程。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產資料的生產和供應,健全重要商品儲備制度和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制度。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加強價格監測,適時發布市場供求、價格信息,合理引導消費。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調整時機、節奏和力度,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啟動編制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費用價格指數工作,建立健全價格臨時補貼和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根據市場物價上漲情況,適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緩解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影響。
二、著力做強做大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實施“7+3”產業發展規劃、八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啟動“5785”戰略工程,加快推進我省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著力構建成德綿自內資裝備制造、成德綿內廣遂電子信息、成德資眉內宜瀘飲料食品、成眉樂雅自瀘宜遂南廣達化工及新材料、攀西釩鈦鋼鐵和三江流域特色資源5條萬億元產業帶。加快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抓好什邡鉬銅資源深加工綜合利用、川南煤氣化中心、川東北清潔燃料等一批投資上百億的重大工業項目,著力構建7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產業。加快“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產業布局調整,深入實施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1525工程”,著力打造8個銷售收入超千億元園區(基地)。深入推進“兩個帶動”工程,構建龍頭帶動、專業化運作、“精特新配”中小企業協作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打造50個主營收入超百億元企業,扶持發展小微企業。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3000億元以上。引導企業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以及延伸產業鏈、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循環經濟等路徑,努力消化原材料價格上漲成本。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強化煤電油氣運以及資金等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