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投資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機關經營性資產改革以及增值稅轉型改革、油氣水電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通過重點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精神,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三年內完成全省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權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在有條件的地方大力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支持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組建股份合作社,支持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股份合作。鼓勵和支持農民創辦生產、銷售、服務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推進和完善有利于為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各種代理制度。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繼續通過兼并、相互參股等形式,加快國有企業轉制步伐,主動吸引省內外各類企業參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積極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投資辦廠、并購省外境外企業,切實提升我省企業的競爭力和規模效益。引導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加強管理,改善經營,提高抗擊風險的能力。繼續抓好政策性破產企業的后續工作,妥善安置職工,有效盤活優質資產。進一步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增強監管能力,提高服務水平。
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認真落實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政策,制定扶持創業行動計劃,在工商注冊、稅費減免等方面采取優惠措施,鼓勵全民創業,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快速發展,全年發展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經營戶2萬戶。設立支持創業專項資金,引導優勢中小企業向園區聚集,提升層次,擴大規模,力爭盡快形成一批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繼續推進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和投融資改革。把保增長、保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中心任務,加大對三農、重大基礎設施、災后恢復重建、民生八大工程、生態環境、節能減排等重要領域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以貼息、擔保、參股和風險投資為主的財政產業性資金投入機制,逐步形成財政資金圍繞信貸資金安排、信貸資金圍繞優勢項目投放的運行模式。打破部門分割,整合財政的事業性投入,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各金融機構適應擴大內需的需要,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合理的資金支持。整合金融資源,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加快長安銀行組建工作進度,完善省級四大投資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組建交通、城鎮基礎設施、旅游等投資公司,強化投融資平臺建設。搞好農村信用社改革,將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范圍擴大到有條件的縣,增加5家村鎮銀行,完善富秦卡功能,發行惠農卡100萬張,實施千村互助資金項目,解決農業產業化和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問題。努力擴大保險在經濟領域尤其是農業領域的覆蓋面,健全省市縣三級擔保再擔保體系和資源共享的信用體系,引導省再擔保公司健全內部機制、盡快投入運行。積極爭取發行地方債券,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依法放開市場準入,吸引更多社會性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
把招商引資作為對外開放的首要任務。繼續堅持國際、國內并舉和經濟、文化、外事互動的原則,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的規模。實行招商引資工作市縣一把手負責制,設立省級產業轉移扶持資金,進一步減少收費項目和降低收費標準,主動承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加強境外招商引資平臺建設,在繼續關注重點國家和香港、臺灣的基礎上,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按照高頻率、小規模的原則,采取以企招企、以資引資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境外招商。充分發揮我省作為歐亞大陸橋重要節點的作用,依托霍爾果斯口岸,加快向中亞開放的步伐。搞好項目對接,加強后續服務,提高招商引資效果,力爭全年引進省外境外資金達到1200億元。
努力保持對外貿易平穩增長。鞏固和擴大一般貿易,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幫助企業開發新產品,鞏固和開拓市場,解決傳統出口商品訂單減少問題。支持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鼓勵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加工貿易,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強與央企和國際承包商的合作,組織優勢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招投標,帶動成套設備及勞務出口。加大金融保險業對外貿出口的支持力度,規避企業出口風險。利用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對我形成買方市場的有利條件,支持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急需設備,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年進出口總額力爭突破1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