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播報:四川汶川7.8級地震 I級應急響應 [親歷/目擊/感人故事] [捐助熱線]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傷亡匯總(實時更新)
汶川大地震已確認死亡人數19509人
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療防疫組組長高強介紹醫療救援情況(實錄) [“救災語錄”]
成都首批災區住院傷員尋親(名單) 溫家寶總理的72小時:我只要10萬群眾脫險
國務院新聞辦2008年5月15日下午4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醫療防疫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介紹抗震救災醫療救援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
中國網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這是近30年來我國發生最嚴重的一場自然災害,波及范圍很廣,傷亡人員眾多,財產損失巨大,為多年所罕見。胡錦濤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黨中央、國務院連夜作出了緊急動員起來,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的重大戰略部署。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面對嚴重的地震災害,衛生部門肩負的任務,一是全力搶救傷員,減少人員傷亡;二是做好災區防疫工作,嚴防傳染病的流行。為了完成這兩大任務,衛生部立即啟動一級衛生應急響應機制,成立了抗震救災工作領導機構,明確提出 “時間就是生命”,必須把搶救災區受傷人員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緊急調動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災區,全力實施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
5月12日晚,衛生部連夜調集700人的應急醫療救治隊伍,在北京及周邊地區調集10350單位血液、2萬袋代血漿和急救醫療器械、藥品等15噸,于13日同赴災區。
5月13日晚,衛生部緊急調集1000人的應急醫療隊伍和504輛救護車,于14日分批到達災區。
5月14日晚,衛生部又組織3000人的應急醫療隊伍,隨時待命奔赴災區。
截至5月15日10時,衛生部共調集來自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貴州和云南18個省(區、市)的1755名應急醫療衛生救援人員,組成190個醫療組在災區開展醫療救援工作。另外,各省、區、市還自發組織1200多名醫務人員到災區開展醫療救援。再加上解放軍、武警、公安系統派出的醫療隊,現在有近5000名醫務人員在災區實施醫療救援。四川省還從省內調集5000多名醫務人員、防疫人員和衛生監督人員到災情嚴重的地區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同時,衛生部還調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業衛生防疫隊抵達四川,指導衛生防疫工作。5月15日,衛生部決定對四川受災嚴重縣的防疫工作實施分省包干辦法,一個省包一個縣。先期14支衛生防疫隊共計144人今天將到達災區,與當地防疫人員一起有序開展衛生防疫工作。目前,四川災區沒有發生傳染病流行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衛生部已緊急調集手術器材、帳篷等物資共15個集裝箱,于13日抵達地震災區;商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緊急調撥了三批國家儲備藥品、醫療器械、疫苗和消毒物品,用于災區醫療和防疫工作。
衛生部開展應急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目標,是做到“三覆蓋”:即醫療救治、衛生防疫和醫用物資要全面覆蓋到每一個受災嚴重的縣鄉,即使道路中斷,也要爭取空運或步行,把醫療救治人員、衛生防疫人員和醫療物資送到災情嚴重的每一個角落。通過實施有效的應急醫療衛生救治,盡量減少重傷人員致死、致殘,確保災區不出現嚴重傳染病流行。
四川汶川的嚴重地震災害,牽動著全國600萬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心。各地衛生部門主動要求派遣醫療隊,大批醫務人員踴躍報名請戰,展示了醫務人員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崇高精神。參加抗震救災的醫療衛生人員克服困難,頑強拼搏,不怕犧牲,甘于奉獻,涌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廣東、重慶的部分醫務人員在道路阻斷的情況下,身背醫療器械和藥品,步行數十公里,趕到汶川縣城,并已經分診轉運出74名重傷員,令人十分感動。事實證明,在危機時刻,醫療衛生隊伍是一支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可依靠、可信賴、調得出、干得好的優秀隊伍。
目前,全國衛生系統派出的應急醫療衛生隊伍正緊張工作在災區周邊的醫院和災區的臨時醫療點上,有的醫務人員已經連續工作幾十小時,十分疲勞。截至5月15日10時,醫療隊出動急救車6107次,現場急救傷員23449人,四川境內的各類醫院共收治傷員64040人(含重傷員12587人)。其中,成都市收治7050人,綿陽市收治23035人,德陽市收治11246人,廣元市收治14398人,阿壩州收治834人。災區醫療機構還有4240張儲備病床可供使用。中央財政已經撥款2億元用于災區受傷人員應急救治費用;撥款2億元用于采購應急藥品和醫用物資;撥款3000萬元用于派遣醫療隊的有關費用補助。
抗震救災和醫療衛生救援工作才剛剛開始,今后的任務還很繁重。我們衷心希望,在災區實施應急救治的廣大醫療衛生人員,在全心全意搶救傷員的同時,注意自己的飲食衛生和健康,以更加充沛的精力,為受災傷員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服務,幫助傷員盡快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