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人才結構與首都城市發展的定位也存在很大差距。根據《北京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到2020年,北京將建設成為國際先進的創新型城市,屆時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隊伍將在首都自主創新中發揮核心作用,而北京也將成為世界創新型人才聚集和產生的高地。但是,目前北京市人才結構總體上與首都建設國際先進的創新型城市尚有較大差距,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競爭力。
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長,主要不是來自自然增長,而是機械增長,即遷移增長。而遷移增長的人口,除了北京自身發展需要“人才引進”以外,更主要是大量外地進京人員的涌入。
與上海、深圳相比,這兩個城市的流動人口就業比例比北京高,大部分流動人口參與經濟發展,北京則有更多的非就業人口,如學齡兒童、養老一族;在產業方面,上海流動人口的技能水平也要高于北京。另外,北京各區縣間人口密度的差異之大,在國內大城市中也非常突出。
另外一個結構問題,是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的比例。過去研究認為,北京市流動人口占25%比較合適,而現在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1978年,北京常住外來人口僅有21萬,而2008年,北京常住流動人口達465.1萬,約占常住人口的1/3。如此規模龐大的流動人口聚集,向首都人口規劃和人口服務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樣的問題將會在“十二五”期間對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集中影響,由此引發的教育、就業、交通等問題可能在“十二五”期間產生井噴。
首都經濟一直持續快速增長,為我們優化人口結構提供了充足的經濟動力,北京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也呼喚與之相適應的人口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