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婚姻基礎什么最重要
蘭州大學社會學教師唐遠雄從2007年開始講授社會學,每一年他都會在課堂上做一個小調查,讓學生回答四個問題:你會不會結婚?如果會,打算什么時候?希望對方的條件是什么?如果不會,為什么?
唐遠雄發現,每次都有90%以上人確定要結婚。但是婚姻的年齡和形式在發生變化,年齡上會推遲,要小孩的年齡也在推遲;無論經濟狀況如何,大部分人追求的都是結婚以后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婚姻家庭關系最重要的基礎是什么?調查中70.1%的青年選擇“理解、尊重、寬容的生活態度”;其次是“責任感”,45.0%的人選擇此項;42.2%的人認為是“愛情和親情”;30.7%的人表示是“學識、思想、價值觀等的匹配”;還有22.9%的人選擇了“房、車等物質條件”。
唐遠雄認為,婚姻家庭最重要的基礎,一個是愛情,還有就是價值觀。當下“80后”的地域流動性特別大,婚姻中的個體差異也更大。但如果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婚姻關系很難維持,如何求同存異也就更為重要。
孫妍也提到價值觀在婚姻中的作用。她自己的父母就吵了一輩子。十幾年前父親曾有個機會去外地任職,可母親覺得孩子太小不讓他走,父親只好放棄這次機會,但這事卻成了之后無數次吵架的緣由,父親認為是母親和家庭阻礙了他的前途。這樣的問題,孫妍認為一定不會出現在自己的婚姻中。遇到矛盾,他們的處理原則就是:坦誠說出想法再去溝通。她覺得這也是“80后”普遍處理矛盾的辦法,尊重對方的選擇,而不是強迫對方妥協。
雖然身邊“80后”結婚的并不多,但是孫妍發現,“80后”結婚之后大都比較幸福。“就是因為有共同的價值觀,有人就是追求物質和時尚的生活,有人就是認為女孩應該做一切家務。無所謂對錯,關鍵就是兩個人都能認同。”
“我觀察到很多‘80后’在做婚姻選擇時非常矛盾。”張怡筠說,“80后”知道要找一個談得來的人,可他們的父母親,通常是“50后”,會說一定要有車有房,這體現了兩代人擇偶觀很大的差別。
在張怡筠看來,婚姻家庭的基礎,肯定是愛情而不是親情。“現在有很多人是為了孩子而留在婚姻里頭,其實它不是一個最堅固的婚姻基礎。婚姻的基礎一定是兩個人的愛情,永遠都是。”
“80后”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結婚之后就要面臨孩子的問題。但孫妍現在還沒打算要,因為他們根本無暇照顧孩子。她有個同事兩年前生下小孩,現在一家人三地分居。丈夫外派到烏魯木齊等地,妻子在河南一帶出差,孩子就放在湖南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孫妍自己無法接受這種狀態,所以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買了房子把父母接過來。
絕對100婚戀網創始人、婚戀心理學專家茱莉也發現,現在,很多“80后”的子女是由他們父母在帶,這可能和當下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有關。茱莉也認為,作為獨生子女第一代,“80后”的童年往往是被父母的意愿綁縛著,所以深受不自由之苦的“80后”會給自己孩子更大的空間。
“80后”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子女?58.3%的人認為會更注重和子女的溝通交流;57.6%的人認為會給子女更多自由;40.7%的人認為會和子女做朋友;25.1%的人認為會更重視子女。
“這次調查中發現的幾點,如果真都做到了,孩子應該是比較幸福的。其實作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給孩子自由,跟他溝通,讓他快樂成長。”張怡筠曾做過很多孩子的情商培訓,“80后”家長日益增多。她發覺,年紀越輕的家長,越會平等地對待孩子。比如,在孩子才兩三歲的時候,就會讓他自己決定要穿什么衣服。而且“80后”收集信息的能力比上一代強多了,因為信息量豐富,就會知道什么是比較好的教育模式。
為了明年實現“造人”計劃,張慶立和妻子現在就開始“封山育林”:他不再抽煙、喝酒,妻子停用一切化妝品。“等孩子生下來,我不會逼著孩子學英語、數學,但會注重孩子藝術天賦和體育天賦的發掘和培養,培養他對色彩、音樂、美的感覺。我不知道他以后會不會幸福,因為我自己都不能把握自己的未來,就給他空間讓他自己追求幸福吧。”
調查中29.8%的人表示“80后”更有可能成為好父母;20.1%的人認為“80后”會讓子女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