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變化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是制定衛生政策、評價醫療衛生工作質量和效果的科學依據。衛生部和科技部于2006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和不同區域死亡率差異較為明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城鄉居民死因的主要疾病。
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過兩次以惡性腫瘤為重點的居民死亡原因調查,基本摸清了當時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率水平及其主要死亡原因,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流行規律及分布特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飲食營養、環境狀況等發生了實質性變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等諸多因素,城鄉居民健康行為和疾病模式也發生了變化。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樣調查的目的是了解21世紀初我國城鄉、不同類型地區居民以惡性腫瘤為重點的全部死因的死亡率水平、死因構成及其變化趨勢,掌握主要惡性腫瘤死亡的地區與人群分布特征,為國家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預防保健策略提供依據,并為建立健全腫瘤登記系統及研究重點疾病與相關危險因素的關系奠定基礎。
2008年4月29日上午,衛生部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齊小秋在會上介紹了第三次全國死因調查主要情況。中國網現場直播。
城鄉和不同區域死亡率差異較為明顯
齊小秋介紹,本次調查地區標準化死亡率為4.0‰(男性為4.9‰、女性3.1‰)。調查發現,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率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從調查地區死亡率來看,城鄉之間的差異明顯,農村高于城市19%,不同區域也存在著較大差異:中、西部城市分別高于東部城市22%和25%;中、西部農村分別高于東部農村13%和15%。(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