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記者譚浩、李亞杰 人民日報記者 董宏君)易地,易崗,易職。干部交流是黨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制度,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
黨的十七大以來,全國干部交流力度不斷加大,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培養和鍛煉干部、保持干部隊伍朝氣和活力、防范用人不正之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7年、2008年,全國黨政機關干部交流人數達63.3萬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央管理的干部實行交流任職的共307人次。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之間交流107人次,中央、國家機關交流到地方40人次;地方之間交流53人次,地方交流到中央、國家機關66人次,企業之間交流20人次。
交流出活力,交流顯生機。東部地區干部到西部去,帶去了改革開放先行一步的思想觀念和發展經驗;西部地區干部到東部來,帶來了艱苦奮斗好作風;上級機關干部下去,發揮了視野開闊、善于宏觀思考的優勢;下級機關干部上來,發揮出熟悉基層、作風務實的長處。
實踐證明,干部交流既是人才資源的交流,也是理念觀念的交流;既是方法和經驗的交流,也是思想作風的交流。
干部得“挪”·隊伍要“活”——交流規模逐步擴大 交流范圍不斷拓展
大力推進干部交流,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也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
黨的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各地區各部門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干部交流工作取得很大成績。
中央組織部著眼于培養鍛煉干部,優化配置黨政領導人才,改善領導班子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以重要崗位為重點,進一步加大了省區市領導干部交流力度。同時,采取“進一出一”辦法,努力保持干部交流進出基本平衡。
黨的十七大至今,有8個省區市紀委書記、12個省區組織部長進行了調整,全部由交流干部擔任;目前,31個省區市黨委書記中有28人是交流干部,占90.3%;除5個民族自治區外,26個省市政府正職中有20人是交流干部,占76.9%;紀委書記中有19人是交流干部,占61.2%;組織部長中有24人是交流干部,占77.4%。
各地各部門把縣級以上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成員,紀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黨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門的正職領導成員,以及在同一職位任職時間較長的領導干部作為交流的重點對象。對新提拔的地方紀檢機關(監察部門)、組織部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的正職領導成員實行異地任職。
2008年省級人大、政府、政協換屆時,集中交流了法檢“兩長”26人,是歷次換屆交流法檢“兩長”最多的一次。
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推進上下級機關干部交流:注重把缺乏艱苦環境鍛煉的優秀中青年干部交流到條件艱苦、工作困難地方或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考驗;把缺乏基層領導工作經歷的機關干部,交流到基層和生產一線培養鍛煉;根據交流的去向和本人的條件,分別實行提拔交流和平級交流,干部交流激勵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
根據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各地各部門不僅在領導班子換屆、日常調整以及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工作中,積極推進干部交流,還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培養鍛煉干部:
選派中青年干部到國家重點工程、北京奧組委、上海世博會、信訪崗位掛職鍛煉……
“5·12”汶川地震后,中央組織部選派了兩批51名干部到四川地震重災區掛職,幫助恢復重建工作。18個對口支援省市也都及時選派了援建干部。據統計,選派到四川省的援建干部共有1469人,其中廳級干部70人,處級干部511人,科級干部888人。在災區的廣大掛職干部視災情為命令,把災區當家鄉,始終堅守和奮戰在災區一線,離鄉舍家,無私奉獻,在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重慶在實踐中探索大跨度的東西部地區“一把手”交流任職,從沿海發達地區引進6名優秀干部,直接擔任區、縣委書記,借助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優質資源推動西部落后地區發展,同時選派了一批本地干部到沿海發達地區掛職。
近年來,僅中央組織部就先后選派4批660名中央、國家機關干部到西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革命老區掛職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