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價格出現普遍快速上漲了嗎? ●勞動力“供大于求”開始逆轉了嗎?
●勞動力市場出現新的“腦體倒掛”了嗎? ●我國是否仍具備勞動力優勢?
四問勞動力價格上漲
全國農民工月平均工資示意圖
2007年第四季度勞動力供需增幅對比
新華視點:一個農民工進城17年的工資"路線圖"
“2000元月薪招不來送水工”、“過一個年,外來工起薪大漲13%”——春節后廣州勞動力市場上的這一幕幕讓不少企業經營者感嘆,廉價勞動力一去不復返了。《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社會保險法》進入審議、“民工荒”持續存在,更引發了“勞動力價格飆升”、“勞動力成本增加影響中國競爭力”的議論。該如何看待當前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沿海地區農民工工資從“原地踏步”到“三級跳”,企業對勞動力價格上漲感覺明顯
蘇平原在北京做建材生意,去年以來,他一直為招不到搬運工人發愁。“就是那種搬搬抬抬的,肯出力氣就行,怎么1000元一個月就招不來?前天有兩個人,工資至少要1300元,感覺高了點。”對比前幾年,蘇平原更想不通。“我2001年開始做建材買賣,那時候招農民工,給五六百元都干得挺開心。”
“技工荒”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現在,包括簡單勞動力在內的外來工價格也開始快速上漲。勞動保障部門的一項調查顯示,2004年以前,珠三角地區農民工平均工資12年僅漲了68元,相當于“原地踏步”。近三年,沿海地區農民工工資則呈現“三級跳”,平均每年增長100多元,有的省份漲幅接近20%。
不過,并不是所有企業都感受到加薪壓力。趙慧在杭州一家企業做人力資源經理,“去年月薪1200元招前臺接待,一天收到上百份簡歷,不少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都來應聘。4年前我們按這個標準招人,挑選余地可沒這么大。”有關機構的數據表明,近幾年大中專畢業生對就業起點工資的要求越降越低,不少人月薪800元就很滿足,一些地方還出現了“按最低工資標準起薪”的情形。
勞動力市場正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普通職員,相對體面輕松的工作,工資幾年不漲也不愁用工;臟活累活重體力活,勞動力市場價格正節節攀升。
勞動力價格變動情況究竟如何?從統計數據看,2002年—2006年我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從12422元增加到21001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年均遞增12%,超過GDP增速。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司司長邱小平說:“伴隨著GDP快速增長,工資相應增長是正常的。最低工資標準等保障水平的提高,也會使勞動力價格隨之增加。總體上,近幾年勞動者工資性收入一直在增加,增幅相對穩定,并沒有出現突然的、大幅的勞動力價格上漲。”
專家分析,事實上勞動力價格一直維持著上升的曲線,之所以近兩年一些企業對勞動力價格上漲感覺明顯,恰恰是因為上漲速度較快的群體相對集中在一些低端重體力勞動者、集中在農民工群體,而過去這部分勞動力價格增長緩慢,用人單位也習慣性地對他們給予低工資并享受了多年的低工資成本。
■總量供大于求,但特定價格水平下,勞動力不再供過于求。
勞動力,特別是農民工在局部地區價格快速上漲,是不能意味著延續多年的勞動力供過于求態勢開始逆轉?
“從總量上講,勞動力還是‘多’。”勞動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游鈞這樣認為。他提供了一組數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當前和未來20年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維持在65%以上的較高水平。“十一五”這五年,城鎮每年要安排就業的人數達2400萬,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經濟增長保持8%至9%的速度,約為1200萬人,缺口不小。更重要的是,農村還有1億—1.5億勞動力有待轉移。“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勞動力還是供大于求。”
不過,同樣是供過于求,供求對比已不那么懸殊,特定勞動力價格水平下,更不再是供過于求。
胡勝利家在安徽農村,說起“月薪1000元招不來搬運工”,他有自己的看法:“換五六年前,800元肯定搶著干,600元說不定也干,因為沒有其他選擇。現在,我去浙江的加工廠、去老家附近的鄉鎮企業,說不定也能拿到1000元,干嗎當搬運工?又辛苦又學不著技術。就算回家種地、養豬養鴨,算下來可能每月也能有七八百元,還能照看孩子老人。”胡勝利覺得,有的活兒農民工不愿意做,就是因為工資太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