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執照的證券分析師難以滿足股民需要,人們就會選擇那些富有實戰經驗的民間高手”
盡管“帶頭大哥”事件傳得沸沸揚揚,但股民們最關心的始終是股指漲跌。提及其人其事,包括股民們在內,許多人已不再僅將其當作簡單談資,而是開始理性分析“帶頭大哥“產生的社會土壤,并對該現象折射出的問題進行反思。
“大量新股民盲目入市”成就“帶頭大哥”
“雖有預測不準的時候,但他是個很懂股票的人,并非浪得虛名”,聊起“帶頭大哥”的迅速躥紅與突然隕落,一位年輕股民略帶遺憾:“我看過他推薦的3只股,有兩只都連續漲停,不管什么原因,這就很了不起。”
出于獵奇心理,李先生以前也看“帶頭大哥”的博客,他認為,“稍有投資常識的人,看過幾次就不會再相信了。”“一些欠缺投資知識的人或根本沒有投資知識的人,按照帶頭大哥的話去做,賺了錢,便以為‘大哥’是救世主降臨。其實,在那樣的牛市條件下,基本上閉著眼睛投資就賺錢,我來預測也準!”李先生說。
“我也許會參考他的意見,就像以前聽股評師的評點時有賺有賠一樣。說他是股神,我不信。”——采訪中,記者發現,對“帶頭大哥”的專業水準,多數有經驗的老股民都不敢恭維,更不相信“股神”的存在。
“帶頭大哥的迅速走紅,與大量不懂投資的新股民盲目入市有關。”東北證券某營業部副總經理付明杰說:“在牛市中,許多人認為‘只要把錢投到股市里就賺錢’,因此,各種人都來炒股,很多人連最起碼的常識都不懂,他們迫切需要一個人告訴他,買什么股票能掙錢,這種情況下,‘帶頭大哥’之流最容易渾水摸魚。”
“帶頭大哥”撰文的一大特點,就是激情澎湃地“指示”該買哪只股票,并大膽預測該股將漲到什么價位,很少有判斷依據,這與報刊上常見的股評有很大不同,也正對新手的胃口,可謂投其所好。
“非理性入市的新股民,具有這樣的普遍特點:自身尚無投資常識,看不懂報章股評,又急于實現財富夢想。‘帶頭大哥’事發,為他們敲響了警鐘。”民族證券某營業部工作人員苑強表示,大量新股民必須盡快補上投資常識這一課。
社會理財教育跟不上公眾需要
“剛開始就是亂碰,兩眼一摸黑,最后賠出了經驗。”涉足股市已有十余年的宋女士說。同她一樣,采訪中,許多老股民都對記者表示,他們的經驗是“賠錢賠出來的”。
“有一次,一個炒了多年股票的人問我一個圖表是什么意思,可那個圖表是最基本的投資常識。那一刻,我看到這些人把錢投到股市中,就感覺到是投到了水里,突然有一種血淋淋的感覺。”付明杰指出,實際上,大量老股民也仍處于“經驗階段”,欠缺理論分析水平。
從國際股市到國內政策,從宏觀經濟走勢到微觀財務報表,從市場資金偏好到莊家左右其手,股票投資是一門高度知識型學問。不少股民苦惱地對記者說:“自己看書或查資料,一般很難理解高深的術語;通過股評來了解股市,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證券經營機構有時也會搞一些培訓或者講座,但許多時候,他們其實是在推銷炒股軟件或者是自己的股票。”
根據證監會相關文件精神,各證券經營機構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可股民們并不信任。“證券交易所嚴格說是一個市場,讓其負擔起教育股民的義務,有些不現實,通過券商教會股民復雜的證券投資知識,更如天方夜譚。”吉林大學教授于瑩認為,證券公司是否有義務傳授股民知識,這本身就是個問題。
當前,國內理財雜志、理財節目風起云涌,但一些股民反映它們“大多太泛泛,針對性不強”。今年6月,中國光大銀行發布年度理財報告,指出“現階段國內投資者主體普遍缺乏專業理財知識,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
“國內證券機構的開戶數量已達一個億,大量散戶渴望得到有效指導與科學培訓,但我國現有理財專業人士數量不足且良莠不齊,理財機構魚龍混雜,普通民眾獲取投資知識的正規渠道不多,這也是‘帶頭大哥’一類江湖人物崛起的原因。”長春稅務學院金融系教授付亞晨分析。
“股票是一個零和游戲,所有人賺的錢和賠的錢加起來等于零。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很難在股市成為最后的贏家。”于瑩教授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儲蓄的增加,以及出于對銀行利息不敵通貨膨脹的顧慮,越來越多的老百姓正把余錢投向股票與基金,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大眾理財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證券分析師亟待建立職業公信
有個關于證券分析師的笑話,在股民中流傳很廣:如果分析師“強烈建議買進”,那他其實是在說,你“可以買入”;如果分析師告訴你“買進”,那他其實是在說,你應該“持有”;如果告訴你“持有”,你應該“觀望”;如果告訴你“觀望”,你應該“賣出”;如果分析師告訴你“賣出”,那他肯定是個新分析師,因為老分析師不會說這個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內人士告訴記者,為了維護與機構客戶、上市公司的關系,分析師縱然認識到某支股票嚴重高估,也不給或盡量少給“減持”和“賣出”建議,這是證券研究界心照不宣的慣例。
證券市場是一個充滿著利益關系的生態鏈,分析師往往處于各種利益漩渦之中。“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者為所在機構的利益打掩護,或者是莊托,有幾個股市中人沒上過‘黑嘴’的當?”不少股民對當前正規證券分析師的職業操守并不滿意,對他們的專業素質也抱懷疑態度,一位股民說:“國外知名分析師,往往窮其一生只研究某一個領域的某幾只股票,可我們的分析師呢,滬深股市1300多只股票,沒有他們不敢說的,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據了解,由于我國金融業發展飛快,現有經濟學、金融投資學教學模式還難以適應行業的發展需要,離實踐有較大距離,很多新任證券分析師都是“在干中學”,少數年輕人財務分析知識仍不過關,有的從業一兩個月就大量發布研究報告,職業規范性遠不如成熟市場。
“當政府頒發牌照的證券分析師難以擔當股民需要,甚至難以為股民所信任時,大家就會選擇那些富實戰經驗、與莊家沒有利益瓜葛的民間高手。”付亞晨教授告訴記者,據他多年炒股經歷,民間不少人士對大勢預測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方法,許多股票大廳都存在為股民所追捧的草根英雄。
股民投機心態不變,“帶頭大哥”之類不絕
“除了某些股民缺乏專業知識外,心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曾在證券公司工作過的王先生對記者說:“中國的證券市場嚴格來說還不是很成熟,造就了一個不成熟的股民群體,體現在將股票視為投機、視為賭博,其結果必然是渴求一個神的出現,來彌補對于股票未知的恐慌。”
“投資”與“投機”,是自股市誕生起就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命題。投機者注重短線,熱衷于在短期的股價變動中獲取價差收益,在不同股價與股票間跳來跳去;而投資者一般注重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對潛力看好的企業,能在較長時間內穩健持股,他們更關注企業的成長與行業變化。
“國內股民進入股市,大多抱著投機心態而來,并非基于價值投資的理念。市場上做短線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對企業并不了解,也不愿參加專業培訓,靠聽小道消息、觀大盤變化頻繁買進賣出,因為面對太多的不確定性,投機者有時很迷信。”付亞晨說。
付教授認為,投資力量不敵投機力量局面的造成,不能完全歸罪于股民。一方面,在中國這樣高速發展階段,市場變化迅速,公司面臨著更大的經營風險和更短的經營壽命;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造假現象屢見不鮮,對企業估值猶如霧里看花;再一方面,管理層自身也未做到“誠信”二字,典型例子如最近的印花稅事件。“前兩天管理層還出面辟謠,稱不會調高印花稅,余音尚在就釜底抽薪,稅率突然被提高兩倍,導致5·30暴跌。如此政策風險,誰又說得清?!”
“呼吁股民轉變投機心態,前提是要建立一個規范有序的市場、誠實守信的環境。”付亞晨表示,股民投機心態不變,“帶頭大哥”之類人物就會不絕。(彭冰 張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