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五章 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
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臺獨”。在堅持原則立場基礎上,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擴大兩岸合作領域,增進兩岸同胞福祉,鞏固和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第一節 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
加強兩岸宏觀政策交流,拓展經濟合作空間和共同利益。推動兩岸產業優勢互補、融合發展,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持股、合作創新、共創品牌、共拓市場。深化兩岸金融合作,支持兩岸資本市場開展多層次合作。推動兩岸貿易投資擴大規模、提升層次。擴大對臺灣服務業開放,加強兩岸在農漁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等領域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打造臺商投資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等對臺合作平臺,深化廈門對臺合作支點建設。鼓勵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臺資企業聚集區發揮優勢,支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第二節 加強兩岸人文社會交流
擴大兩岸人員往來,完善臺灣同胞待遇政策措施,為臺灣居民在大陸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兩岸同胞文化、民族認同。深化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擴大兩岸高校學歷互認范圍,推進閩臺職業教育交流合作試驗區建設。鼓勵兩岸聯合開展科技研發合作,深化兩岸學術交流。加強兩岸基層和青少年交流,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在交流合作中受益。
第十三篇 全力實施脫貧攻堅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規措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五十六章 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按照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的要求,切實提高扶貧實效,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第一節 創新扶貧開發方式
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精準扶持。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轉移就業、易地扶貧搬遷、生態保護扶貧、教育培訓、開展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等措施,實現約5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通過實行社保政策兜底,實現其余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脫貧。探索資產收益扶持制度,通過土地托管、扶持資金折股量化、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讓貧困人口分享更多資產收益。
第二節 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全面做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統計監測,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加強定期核查和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建立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制定嚴格規范透明的貧困縣退出標準、程序、核查辦法。建立扶貧工作績效社會監督機制,開展貧困地區群眾扶貧滿意度調查,建立扶貧政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和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機制。
第五十七章 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持續加大對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造血能力,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第一節 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因地制宜解決貧困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絡等問題。構建貧困地區外通內聯的交通運輸通道。建設15.2萬公里通建制村瀝青(水泥)路。加強貧困地區水利建設,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扶持貧困地區農村水電開發。加大貧困地區農網改造力度。寬帶網絡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加大以工代賑投入力度,支持貧困地區中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整村推進,加快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
第二節 提高貧困地區公共服務水平
把建檔立卡貧困戶放在優先位置,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實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改善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提高教育質量和醫療服務水平。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推動貧困地區縣級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達到國家標準。
第五十八章 完善脫貧攻堅支撐體系
完善扶貧脫貧扶持政策,健全扶貧工作機制,創新各類扶貧模式及其考評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支撐。
第一節 強化政策保障
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補作用,整合各類扶貧資源,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優先保證扶貧開發用地需要,專項安排貧困縣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加大貧困地區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允許貧困縣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在省域范圍內使用。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占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完善資源開發收益分享機制,使貧困地區更多分享開發收益。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實施貧困地區人才支持計劃和本土人才培養計劃。
第二節 健全廣泛參與機制
健全東西扶貧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引導社會扶貧重心下移,實現社會幫扶資源和精準扶貧有效對接。創新參與模式,鼓勵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和公益信托基金,實施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服務貧困地區計劃。著力打造扶貧公益品牌。
第三節 落實脫貧工作責任制
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ㄗ灾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全面落實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建立扶貧工作督查制度,強化責任追究。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把提升人的發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醫療衛生水平,著力增強人民科學文化和健康素質,加快建設人力資本強國。
第五十九章 推進教育現代化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一節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發展
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民族邊遠貧困地區的傾斜力度??茖W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優化教育布局,努力消除城鎮學?!按蟀囝~”,基本實現縣域校際資源均衡配置,義務教育鞏固率提高到95%。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方式,解決結構性、階段性、區域性教師短缺問題。改善鄉村教學環境。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加強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提高到85%。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提升殘疾人群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條件保障和教育質量。積極推進民族教育發展,科學穩妥推行雙語教育,加大雙語教師培訓力度。
第二節 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促進職業學校教師和企業技術人才雙向交流。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與生產實踐對接。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縱向流動。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實行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制度。
第三節 提升大學創新人才培養能力
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建設一流師資隊伍,用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更新教學內容。完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和高等學校綜合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實行學術人才和應用人才分類、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強化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深入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擴大重點高校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招生規模。全面提高高校創新能力,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