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金融調控政策建議
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微刺激”取向
未來經濟下行壓力仍較大,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仍需付出政策努力,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必要繼續向寬松方向“微調”。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的要求,貨幣政策需保持定力,保持“微刺激”取向,避免寬松力度過大導致結構性問題進一步強化。根據貨幣數量方程式進行測算,與2016年GDP增長6.7%、CPI上漲1.5%相對應的M2增速為13%左右。為防止社會債務規模過度攀升,需要保持宏觀杠桿率的基本穩定,2016年社會融資規模量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均與上年基本持平為宜,社會融資規模在16萬億元左右,新增人民幣貸款12萬億元左右。
擇機適度降準、降息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從2016年經濟增長與物價形勢看,擇機進一步降息是題中之義。但需要看到目前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均已降至歷史最低,加之美聯儲將繼續加息,中美利率政策反向操作可能加大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及人民幣貶值壓力,未來降息空間已較為有限。
未來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較大,外匯占款也將持續凈減少從而拖累基礎貨幣增長。為保證貨幣供應量增長平穩,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需要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外匯占款的減少。在存款準備金考核標準改革之后,當前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處于較高水平,未來仍有較大下降空間。
運用定向政策工具實現結構調控
在“調結構”方面,貨幣政策除了傳統的再貸款、再貼現、信貸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外,近年還新增了定向降準、抵押補充貸款(PSL)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等定向調控手段。未來應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綜合運用上述結構性調控工具引導銀行調整與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重點行業和科技、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持,積極配合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落地。
通過相機調控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平穩、充裕
公開市場操作應根據外匯占款增長情況以及財政存款變化、金融機構流動性需求變動等情況,配合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進行相機操作。同時,相機使用常備借貸便利(SLF)、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創新型流動性調節工具,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平穩充裕,引導7天回購利率穩定在2%左右。
加快構筑與完善市場化利率調控機制
未來積極推進,加強利率間接調控機制建設,建立一套引導、影響利率總水平和利率結構的貨幣政策操作體系。首先,確立中央銀行政策目標利率。隔夜Shibor和銀行間隔夜回購利率都可以作為政策目標利率的選擇。逐步構建利率間接調控框架,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來調控政策目標利率,從公布政策目標利率的較寬波動區間,逐步過渡到窄區間調控,逐步收窄操作目標利率波動區間,最后形成單一目標利率值調控,即中央銀行公布操作目標利率升降幅度并通過貨幣政策工具實現升降的目標值。其次,構建完善的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立政策目標利率向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承擔了多項職能,既為銀行提供定價基準,也為央行提供利率間接調控的操作目標和監測指標。我國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的構建需要規范和完善Shibor 形成機制,成熟和完善其基準利率地位,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構建完整的無風險基準利率,構建各類型收益率曲線,豐富基準利率體系。第三,進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機制。未來應繼續梳理、優化各種利率調控工具,形成不同的分工,加強利率走廊對市場利率的引導和鎖定作用。第四,抓緊建立和完善央行政策目標利率向整個市場利率體系的傳導機制,有效掌握政策目標利率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性,疏通政策目標利率對市場利率體系,乃至實體經濟的傳導機制。(作者:李若愚 國家信息中心)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