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提升壯大農業經營主體
廣泛吸引工商資本、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綜合開發,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扶優、扶強、扶大”為方向,引導農業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進行聯合重組,發展企業集團,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繼續鼓勵各類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走向聯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聯合社或聯合會,深入推進專業合作社以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管理規范化、社員知識化、產品安全化的“五化”為重點的規范化建設,健全組織體制、經營機制和管理制度,完善組織生產、統一服務、產品銷售、對外聯結等功能。支持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參與“兩區”建設,建立農產品基地,發展訂單生產,改造加工技術,開展連鎖品牌經營,興辦農村資金互助社,組織農產品加工出口。鼓勵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走出去從事農業開發經營、拓展外埠市場,優化資源配置。辦好臺灣農民創業園和農業對外綜合開發區,有效引進園區內外資本、技術等要素進園入區,不斷提升建設水平。繼續落實農業種養專業免費就讀政策,支持大學生從事農業自主創業或到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就業,著力培育一批規模經營戶、科技示范戶、營銷專業戶。分類推進現代國有農場、股份制農場、家庭農場建設。繼續推進農業行業協會建設,發揮協會在行業標準制訂、行業規劃研究、行業利益保護等方面作用。到2015年,全省新培育規范化專業合作社1000家,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專業合作社達2000家,農戶入社率達到40%,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達600家,聯接省內外基地2500萬畝,農產品加工率達50%,培訓綠色證書和新型農民20萬名以上。
(五)積極培育現代種業
以建設種業強省為目標,以創新種業機制體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突破口,組織實施現代種業發展工程。加強種業創新平臺建設,抓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深入實施水稻、瓜菜、畜禽等品種育繁推一體化計劃,健全良種科研繁育體系,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優良品種。加強優良品種引進推廣,完善良種生產、推廣補貼機制,擴大主導品種應用。建設一批種子繁育基地和育苗中心,打造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茶樹、柑桔、蔬菜瓜果、蠶種桑樹、優良畜禽繁育和供給中心。深化種子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改革,培育種業骨干龍頭企業。扎實開展農作物品種知識產權保護行動,嚴格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和質量監管。到2015年,重點培育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和一定市場份額的種業集團1-3家,培育區域性或專業性的骨干種子種苗企業10家以上,種子種苗商品化率和主導品種覆蓋率70%以上,種子種苗產業增加值占農牧業產值比重達到15%以上。
(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
建立完善集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加工包裝于一體的農業標準體系,加快農產品生產、加工等環節的標準制定,大力推行“確定一個主體、執行一套標準、培育一個品牌、制作一張生產模式圖、建立一份生產檔案”的農業標準化實施模式。建設一批標準化示范區,全面推行有管理制度、有管理人員、有生產記錄、有質量檢測、有包裝標記,開展質量追溯的“五有一追溯”農產品生產管理制度,強化標準實施的約束和監督,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獸)藥、肥料等投入品,嚴格控制農產品藥物殘留、重金屬含量,提高標準化技術覆蓋面和到位率。創建一批有規模、有品牌、標準化的“三品”生產基地,鼓勵和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三品一標”認證,依法加強有機農產品和綠色農產品標志管理,做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產業。加快農產品品牌培育,引導品牌創建和整合,集中力量創建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知名品牌。到2015年,全省標準化覆蓋率達到60%以上,通過認證的“三品”5500個以上,基地面積1500萬畝以上,“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全省食用農產品生產面積60%以上,培育省級以上農產品品牌3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