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四)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人才支撐。建立健全農業科技創新、農業技術推廣、農民教育培訓“三大體系”,深入實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三新”工程,大力推進生物育種技術創新,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大力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重點扶持建設一批以新品種繁育和工廠化育苗中心為主的種苗企業,推進種子種苗產業化發展、商品化開發。深入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和“農業科技入戶”工程,促進農科教、產學研結合,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扎實推進“五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積極推行農技推廣“五項制度”,組織實施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機制,提高農業科技服務到位率。組織實施現代農業人才“雙百雙十”工程,積極探索高端人才境外培訓、骨干人才院校培訓、職業農民行業培訓的模式,加快培養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素質農業農村人才隊伍。以農業科技人員、龍頭企業、農業園區負責人、農民合作組織帶頭人、農民經紀人、大學生村官等為重點,著力培養技術型、管理型和經營型三類農業骨干人才。大力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和農民創業培訓,引導農民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推動農民由經驗型向知識型、單干型向組織型、兼業型向職業型轉變。
(五)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以附加值高的蔬菜、水果、畜產品等為重點,推行統一的標準和適合行業特點的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引導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規模種養基地抓好農產品生產檔案制度、用藥登記制度、休藥期制度等各項制度落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嚴格食用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控,完善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監督管理,積極探索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質量追溯、召回退出等監管制度,建立協調配合、檢打聯動、聯防聯控、應急處置機制。推進縣級質檢站建設全覆蓋,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職責分明、功能健全、運行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加大農產品檢驗檢測力度,突出蔬菜、畜產品違禁藥物殘留等監測重點,增加抽檢頻次,提高監測覆蓋面。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開展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設。積極開展品牌創建,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組織實施品牌戰略,加快培育農產品原產地、證明商標、名牌農產品,對具有區域性、同質性的優勢產品,引導生產主體聯合打造區域公共品牌。
(六)積極發展農業新興產業。突出發展生物農業,按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思路,突破生物農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培植創新主體,培育產業鏈,重點扶持建設環太湖生物農業集聚區、生物育種產業群、生物食品產業群、生物制劑產業群、生物信息能源產業群“一區四群”,將江蘇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國家級生物農業產業基地。突出發展智能農業,全面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研究制定我省農業物聯網產業發展政策和應用技術標準,加強江蘇為農服務網、惠農短信、12316服務熱線、農業電視點播系統等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物聯網、通訊、計算機技術與現代農業生產的融合,加強感知農業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建立現代農業生產智能決策系統,實現農業的“全面感知、可靠傳送、智能處理”。突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創意農業,以農業文明和農村文化為主線,結合造林綠化、生態修復、新農村建設、城市化推進,著力打造一批生態觀光農業園、主題農莊、農家樂專業村和休閑農業精品線路,重點發展南京都市觀光農業圈、環湖觀光農業區、丘陵生態觀光農業區、沿江觀光農業風光帶、沿海觀光農業風情帶、黃河故道田園觀光農業帶等“一圈兩區三帶”六大休閑觀光農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