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三、努力確保全年財政收支任務的完成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財政工作意義重大。我們將以深化綜改為動力推進“一區三中心”建設,以培植財源為重點助力經濟發展,以促進和諧為己任服務百姓民生,為我市實施跨島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一)全力穩增長調結構,加快經濟轉型發展
筑牢實體經濟基礎。落實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扶持政策,全年將為企業減負12億元;擴大中小企業信貸風險基金規模,多舉措推動工業企業上規模上水平;鼓勵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創立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完善外貿公共服務體系,支持企業開拓市場、擴大出口。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軟件園三期、廈門科技創新園等園區建設,促進重大項目生成落地;鼓勵企業開辟周邊港口支線及拓展內陸腹地,推進航運交易市場發展;對旅游項目開發、新開客運航線給予獎勵,吸引更多專業高端展會在廈舉辦;鼓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新型業態,建設特色商業街及專業市場,拉動消費經濟增長。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抓好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快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資助產業科技研發項目,著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機構、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海納百川”人才計劃實施,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廈創業。
(二)著力保重點促提升,推進區域協同發展
拓展島外提升島內。高標準、差異化建設新城,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和社會事業向島外布局;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向縱深開發,高起點建設國際郵輪城等一批項目,實施輪渡碼頭、火車站站房改擴建工程。增強城市輻射能力。加快海滄隧道、北站動車運用所及普速出島等工程建設,完善城市交通路網;推進翔安機場造地工程,開工建設軌道交通一號線,建成廈深鐵路和廈漳跨海大橋。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深化小城鎮試點改革,建設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技術提升和品牌建設,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實現規模化生產;鼓勵發展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經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民增收。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繼續增加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污染治理的投入。加大海域清淤及岸線整治,續建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啟動島外十大溪流綜合治理;推進環島路沿線截污工程改造,西部垃圾焚燒廠投入運行;綠化美化城鄉環境,建成一批城市公園、社區公園,著力打造美麗廈門。
(三)傾力解民憂惠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提升教育水平。新建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統一公辦幼兒園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體系建設,落實義務教育、中職學校免費及各類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加大與省部屬高校共建力度。增進民生福利。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水平,著力構建層次多樣、功能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增加居民醫保財政補助,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減輕百姓看病負擔;加快翔安醫院、五緣醫療園等項目建設,國家基本藥物實施范圍擴大至全部行政村衛生室。豐富文體生活。文化資源進一步向基層延伸,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辦好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市運會等大型活動,建成市運動訓練中心等文體設施;開建全省首個閩南非遺主題公園,推動鼓浪嶼、閩南紅磚古厝申遺,華強文化主題公園開業。加強公共保障。加大投入解決市民關注的交通擁堵問題,優化交通智能系統,加速打通“斷頭路”,建成一批下穿通道和公共停車場;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創業,高質量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綠色蔬菜基地及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完善應急救援和減災防災體系,增強市民安全感。
(四)致力抓改革提績效,推動財政科學發展
深化財政改革。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制度,提高區級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健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有機制衡的管理體系;強化對招標投標、專家評審、供應商管理等各環節的監管,促進采購行為更加規范、透明;做好預決算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提升資金效益。落實中央厲行節約的各項要求,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成本;盤活政府閑置資產,加大各類財政資金統籌,集中財力辦好大事;完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辦法,推行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完善監管模式。實現財稅庫銀聯網系統市區貫通,跟蹤監測重點稅源;運用信息手段對財政資金實時監控,重點檢查民生領域資金的使用;有效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和風險,提升預算單位財政財務綜合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貫徹落實大會各項決議,努力完成全年預算收支任務,為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