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第10年。10年間,中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推進經濟金融體制改革,以更加積極和開放的姿態迎接全球化的挑戰。而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攀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基礎越來越堅實,人民幣走出國門的步伐不斷加快。
從11月28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中,已新添了澳大利亞元和加拿大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報價。至此,我國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可交易的外幣已升至9種。人民幣邁向多幣種直接兌換的趨勢已很明顯。隨著人民幣與更多地區貨幣實現直接交易、兌換,人民幣也將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發揮作用。
立足區域化
從貿易支付結算起步
今天的人民幣,已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而逐步融入到國際經濟中,行走在國際化進程中。正如市場評說:人民幣從多年前國際貨幣體系中的無名小卒,到今天已走進越來越多國家的貨幣兌換點、ATM機,乃至中央銀行儲備庫。
回首10年,早在1991年,人民銀行就先后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8個邊境毗鄰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協定,不僅促進了邊貿發展,也促進了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使用。
2008年7月10日,國務院批準中國人民銀行“三定”方案,新設立貨幣政策二司,其職能包括“根據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這是公開的官方文件首次提及人民幣國際化,由此正式拉開了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的政策帷幕。
從2008年12月到目前為止,我國央行已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冰島、新加坡、新西蘭、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及貨幣當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金額上萬億元人民幣。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持基礎,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重要基礎。
2009年7月,我國啟動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后,試點范圍漸次擴大,2010年6月22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范圍擴大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境外地域擴展至全球。2011年8月23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內地域范圍擴大至全國。
可見,入世10年來,人民幣跨境使用和國際化進程經歷了一個區域和規模逐步擴大、領域不斷擴展、方式趨于多元化的過程,具有市場需求驅動為主、政策順勢推動的特點,與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與國際經濟融合進一步緊密,以及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信心逐步增強一脈相承,對于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往來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的人民幣走出去路徑是正確而穩健的”,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逐步建立和實現了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的人民幣流出機制,實現了從經常項目完全放開到資本項目的逐步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