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8%
更注重質量和效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為8%左右,“這主要是強調好字當頭,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上來。”
2009年,我們把GDP增速定在8%。面對當時經濟下行的嚴峻形勢和諸多不利條件,提出“保八”目標,就是為了讓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速,從而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年底“交卷”,我們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7%,高于8%的目標。2010年,在經濟向好的情況下,仍然把GDP增速定在8%,是不是太 “保守”了?我想說,此“8”非彼“8”,二者訴求、內涵并不完全相同。
今年的8%傳遞的信號是:我們不再單純追求更高的增長速度,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調結構、轉方式上。今年的8%,是為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預留一定的空間;是“好”字優先,強調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使經濟增長具有可持續性。
關鍵詞:CPI 3%
2010年不會發生嚴重通脹
政府工作報告將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目標定在3%左右,“這綜合考慮了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傳導效應、國內貨幣信貸增長的滯后影響以及居民的承受能力,并為資源環境稅費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間。”
姚景源認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這一目標是在全面科學分析宏觀經濟運行和物價走勢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完全有信心把2010年物價上漲控制在溫和可控狀態,2010年不會發生嚴重通貨膨脹。
全年看,導致通脹的因素和抑制通脹的因素同時存在:
前者主要包括:輸入性通脹——中國對基礎商品依賴度很高,國際市場的價格暴漲會很快傳導到國內。個別商品問題可能導致全局性問題,貨幣和信貸的投放過大,帶來流動性加大,推高了通脹預期。
抑制通脹的因素包括:農業穩定、糧食豐收成為價格保持穩定的基礎——中央1號文件出臺表明,2010年中央的支農惠農政策比去年更強、更有力。產能過剩抑制價格上漲——好多行業面對著產能過剩的狀態,供給大于需求。此外,總需求不足也會抑制通脹發生。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
解讀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農辦主任 陳錫文
“我們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也要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關鍵詞:“三農”投入
信號不會變、支持不減力
一年之計在于春。正值春耕備耕即將全面展開的關鍵時期,今年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回應了億萬農民的諸多期盼。
“政府工作報告繼續高度重視‘三農’,支農投入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給農民的政策是‘真金白銀’。”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農辦主任陳錫文說,報告提出,今年中央財政支農投入8130億元,比上年增加930億元,增長比例12%,這一增幅,比中央財政總支出的增幅高出近一倍。這也向農民傳遞出一個信息:強農惠農信號不會變、工作不放松、支持不減力。
去年我國實現了糧食生產、農民收入“六連增”之后,今年繼續強化“三農”。“‘三農’向好,全局主動。”陳錫文說,農業農村工作不能就“農”說“農”,要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甚至要放在世界經濟大環境下考慮。去年來之不易的“六連增”,保障了農產品供給充足、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對我國經濟較早開始回升、實現“保八”目標,發揮了基礎支撐作用。
“現在經濟基礎仍然不牢,進一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任務還非常繁重。”陳錫文分析,2010年要在更加復雜的條件下實現“保增長、調結構”,必須把 “三農”工作做得更好,決不能出問題。因此報告強調,繼續抓好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保持市場穩定和價格合理水平。只有穩糧保供給,防止糧食生產出現滑坡,才能保障“米袋子”、“菜籃子”安全,避免通貨膨脹、物價過快上升的局面。
“打牢基礎,農業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后勁。”陳錫文說,這幾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有這樣的好局面,最根本的是政策好,是強農惠農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激發了農村發展的活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農村形勢越好,越容易思想麻痹。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農業基礎,有著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