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采訪時發現,除了上述四大原因之外,導致氣源“緊缺”的還有開發問題。
“老氣源的衰減很厲害,也是氣源緊張的原因之一,每年衰減的幅度在15%左右。”四川省發改委能源處副處長李明騄認為,還有一些氣源剛開始產量很大、很樂觀,但是經過這兩年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勘探開發,發現穩定性比較差,儲量和產量沒有以前那么樂觀。另外,“現在氣源勘探的鉆井特別深,可達7千米,使天然氣生產的周期延長,新井投產的時間也相應推遲了。而需求還在大幅增長,此消彼漲使得供應缺口增大。”
“其實最本質原因是價格調控的問題。天然氣產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市場需求,說到底就是天然氣便宜,居民、公交、工廠等都喜歡大量用氣。盡管現在公交車、出租車有很多都是雙燃料的,但是它們更愿意消費天然氣,因為天然氣更便宜、成本更低。”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新聞中心主任陳明泉解釋說。
陳明泉認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企業調節能力很差。比如化工廠,就應該有意識的把設備檢修期調到冬季,錯過“用氣高峰期”來,這樣就可以緩解用氣緊張狀況。
氣源不足:“全國最大天然氣化工基地”的“致命傷”
10月10日,四川省經委發布的《四川省石化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行動規劃(2009-2011年)》稱,以天然氣化工和石油化工為龍頭,投入資金約825億元發展相關產業鏈,實施項目137個,建設全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產業基地。
對此,盛毅指出,“天然氣化工基地一直是四川建設的目標,而且四川現在本來就是天然氣化工基地,從開采的歷史和對天然氣的利用都是我們國家最早的區域。最近兩年我們要加快天然氣化工產業發展,因為第一有基礎;第二有資源條件;第三有市場。”
據媒體報道稱,這一中國最大的天然氣化工基地包括,在四川天然氣富集區用3年時間,著力打造6大銷售收入上百億元的園區:即瀘州西部化工城、達州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自貢新材料基地、德陽新市工業集中發展區、眉山金象工業園和樂山鹽磷化工集中發展區。
而四川一些天然氣并不富集的地區也在“趕趟兒”。如綿陽把天然氣化工作為優勢產業之一,發展精細化工;涼山州也在籌備“積極上馬”天然氣化工項目。
盡管李明騄將這些稱之為“媒體炒作”,表示“我們那不是加快,而是優化發展,建成化工基地”。但他也坦陳,“現在各地都要建天然氣化工基地,由于是分級考核,他們就各自為政。如某個市要建天然氣化工廠,招商引資,給很多優惠條件,投資者來了;另一個市也要建,規模都很小,也是同樣的產品,結果規模效益沒有了,重復建設,成本就增加了。”
“達州等一些地方都在搞天然氣項目,到處招商引資,規模弄得很大,實際上卻沒有什么氣源,比如只有500億的項目,卻非要弄個1000億的,那肯定吃不飽。”陳明泉直言。
余焰無奈地表示,“各地的行政首長要考核招商引資的政績,一部分地區的行政長官,比如市長、縣長對企業拍胸脯:你的企業到我這來,我給你優惠的電價、氣價,在誰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做了主,也不告訴你,直接把土地給別人,幾年時間就建了一群中小項目在那擺著,建完以后就找企業要氣。”
“我們拿不出氣來。為什么?現在一個企業的建廠周期是設計一年、建兩年,差不多三年時間一個廠就完成了。那我們的建廠周期呢?我們從勘探開發,一直到建成規模氣田,至少需要12年。你沒氣給他,這輿論就出來了:中石油、中石化供氣不足,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余焰對此顯然“頗有微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