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新聞社援引《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報道說,在力拓間諜案發生后,中鋼協停止了同力拓的談判,轉而同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舉行價格談判。
力拓為國際三大礦山公司之一。7月5日,澳大利亞力拓公司駐上海辦事處的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人因涉嫌為境外刺探和竊取中國國家秘密,被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力拓間諜案由此不斷發酵,國內多家鋼鐵公司管理人員被請去協助調查,引發公眾對我國鋼鐵行業乃至整個經濟安全的高度關注。
首鋼礦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譚以新已證實被北京有關部門拘留,寶鋼、萊鋼、濟鋼等各大鋼鐵企業有關人員都有被傳請去調查的。隨后,各鋼鐵公司否認有人員涉案。7月14日,有媒體報道稱,協助調查的外圍網絡中,包括寶鋼此前的首席談判代表在內的數名高層管理人員已經結束了協助調查的程序,返回工作崗位。
隨后,有關鋼鐵企業“內鬼”的揣測愈演愈盛,據說今年鐵礦石談判小組中的16家鋼鐵企業都可能涉案。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單尚華向媒體表態:“事情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是中國鋼鐵行業的全國性組織,現有團體會員單位206個。掌握中鋼協話語權的,都是大型國有鋼鐵企業。本屆會長鄧崎琳現任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副會長則由寶鋼、鞍鋼、首鋼等全國13家大型鋼企的領導擔任。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吸收新會員的基本條件就將中小鋼企排斥在外,不僅要年產鋼量100萬噸以上,在設備、環保、能耗、項目審批、品種質量上均有要求。之前曾有人發表評論,稱中鋼協是“富人俱樂部”,質疑其在談判中能否代表中國1200多家鋼鐵企業,能否更多地考慮中小企業的利益。
據了解,從1988年至今,在20次國際鐵礦石談判中只有6次是價格下跌,其余均不同程度上漲。中國2003年加入國際鐵礦石談判,但中國鋼鐵產業高度分散背后的不同利益訴求,使中國在鐵礦石談判中一直處于弱勢。
今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獲得授權,成為中方需求談判代表,分散的鋼企有了統一的代表。中鋼協拒絕接受之前幾家鐵礦石巨頭與日本、韓國達成的協議價格,即33%的降幅,并強調,鐵礦石長期合同價格應降到2007年的水平,堅守降價40%的底線。
業內人士分析,中方在進口鐵礦石價格談判上喪失話語權,不僅是由于單純的行業信息被竊取,國內鐵礦石貿易市場長期以來的混亂狀況是深層次的原因。
隨著近年中國鐵礦石需求的大幅增加,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兩個市場,即長協礦和貿易礦。我國目前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共有112家。根據相關政策,只有具備鐵礦石進口資質的企業才能享受進口鐵礦石的長期協議價,這就是長協礦的市場。而中小鋼企則只能請有進口資質的企業代理買賣礦石,這被稱為貿易礦。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表示:“在2008年鋼鐵生產能盈利的情況下,大企業具有進口資質,就通過向國內中小企業倒賣鐵礦石營利。”大企業將過剩的“長協礦”按現貨礦的價格倒賣給中小鋼廠,賺取差價。
有報道稱,2008年我國長期協議進口的鐵礦石中有超過10%的被拿到市場上倒賣,各進口企業倒賣“長協礦”的收入至少超過200億元。
為規范國內鐵礦石進口秩序,中鋼協今年2月高調推出《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自律公約》,提出鐵礦石進口代理制,嚴令禁止購礦企業未經授權與礦石供應商進行多頭談判。有進口資質的企業將被嚴格控制進口礦石的流向,禁止隨意加價倒賣礦石,鋼廠進口的數量要以滿足一年生產的自用量為主,為沒有礦石進口資質企業代理進口,有進口資質的企業只能通過收取3%至5%代理費的方式進行,不允許隨意賺取差價。
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中國鋼鐵聯盟內部已經呈瓦解之勢。姜謙表示,這不僅表現為某些中小鋼企與礦石供應商私下簽訂合約,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鐵礦石談判的直接受益者大型鋼企也在對方糖衣炮彈的攻擊下四分五裂,有人甚至投入敵方陣營。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合計進口鐵礦石24189萬噸,同比增長25.9%,部分鐵礦石貿易商大肆進口并囤積鐵礦石,鐵礦石價格暴漲,比以前變本加厲,倒賣礦石的惡行也沒有從根本上被制止。
不過,姜謙看好此次力拓事件的長遠影響。“雖然2009年度的鐵礦石談判至今仍無下文,短期內會造成鋼材價格的攀升,但從長遠看,中方此次的強硬態度有助于定價權的獲得,這不論對鋼鐵行業還是下游其他產業來說,都是巨大的利好。”姜謙說。(李麗 尹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