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飲食店委托翻譯公司 將食品都翻譯成“洋名稱”
11月中旬,廣州天氣驟冷,李大姐夫妻開的“面尚面”云吞店里卻是熱氣騰騰,生意紅火。1年前,李大姐在濱江東路的怡趣路租賃門面開設了這家質樸的小吃店,服務周到,產品有特色,令街坊鄰里十分滿意,月入幾千元不成問題。
潛力:
該類小店經營的是生活必需品,無論時代變遷,廣州人總是要吃云吞的。并走了中西結合的改良道路,容易籠絡更多的客戶。
風險:
餐飲行業,競爭強烈;傳統小吃,缺乏新的經營亮點。
選址建議:
合富置業專家認為,目前來看,該類商店“性價比”較高的開設地點還是在大型成熟社區門口,方便外賣與熟客上門。可以考慮的有天河北、東風路這樣的寫字樓聚集區,做白領與外賣生意。
開門紅:只選兩種產品做主打
李大姐、羅大哥夫妻是地道的廣州人,想投資一家小吃店。羅大哥早年也學過烹飪,做面食是好手,就想開一家云吞店。他們的家就在濱江東路,做生不如做熟。當怡趣路的新樓盤還沒有封頂,夫妻就早早過來打聽租賃事宜,很快談妥了一間30平方米面積的小店。
李大姐考察市場后認為,小吃店做的是街坊鄰里的熟人生意,只要做出特色,做出親切感,顧客才買賬。
于是,她從眾多的面食小吃中,只挑選出“姜蔥撈面”與“五福云吞面”兩種主打產品。前者是老廣州青睞的家常小吃;后者則是夫妻兩人與小吃師傅鉆研出的特色產品,用蝦、蟹子、豬肉、元貝、鮑魚五種產品制作的精致云吞。而其余產品均圍繞這兩類產品展開。
由于夫妻二人招募了廣東籍師傅,做出來的產品“原汁原味”,開業不久,就吸引住了眾多的本地顧客,小店迎來了開門紅。
奇招:請專業翻譯公司翻譯菜名
羅大哥想起,附近住宿的外籍客人多,但由于店員與老板均不懂英語,如果能把這部分顧客吸引來,肯定能做大生意。于是,他們請來了當白領的兒子幫忙,兒子的英語頂呱呱,簡單對話沒有問題。
然而,小羅進店一周后,發現無法把傳統的中國食品翻譯成他們熟悉與理解的食品。夫妻商議后,委托專業的翻譯公司,按照意大利與法國菜的模式,將自己的云吞都翻譯成了“夾心餃子”之類的“洋名稱”。果然,新菜牌印刷好后,進門的外籍客就多了。(井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