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星期》周刊估算,2005年至2006年一年間,中國當代藝術價格升幅達983%,這種瘋狂式上漲,令高度投機的股票市場也甘拜下風。在金融風暴襲來后,當代藝術的行情不穩定性立刻凸顯。以北京保利拍賣為例,08春拍其“現當代藝術夜場”成交額1.84億元,而年前結束的秋拍“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成交僅有6407.5萬元,成交驟減1億元之多。
在大起大落的數據面前,期待當代藝術今年見底復蘇顯然有點奢望。不過,當代藝術家和畫廊老板對市場卻沒有絕望。“正常調整,有些作品價值正漸漸顯現。”是他們的共同看法。
南京石城創意園內一位畫廊老板認為:張曉剛、方力鈞等是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畫家,他們的作品賣到三四千萬元,確實太高了,當年那些國外老板都是十幾萬元從他手上買走的。經過一段時間暴漲,價格高了需要調整,這很正常。并不像外界傳得那么可怕。
中國書畫:
市場低迷能否獨善其身?
對中國書畫,人們的預期似乎要樂觀得多。
記者曾就金融危機的影響采訪過北京和南京的好幾位畫家,他們都一致表示“影響不大”,并稱自己現在的畫還不夠賣。當然,有些畫家為保住自己身價,并未實話實說。真實情況是,到畫家手中買畫的人確實比過去少一些,但因這些畫家前幾年都已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很多人并不打算下調畫價來套現。
盡管北京798藝術區已有不少畫廊關門,但南京的畫廊卻很平靜,因為南京畫廊以經營中國書畫為主。長江路上一家畫廊老板甚至大膽放言:與房市、股市相比,現在投資中國書畫最安全,風險最小。理由很簡單,從2005年以來,中國書畫市場一直很穩定,不像股市跌得那么慘,又比房子變現容易。將來一旦市場回暖,比股票和房子都要漲得快。藝術品近幾年漲翻十倍的都有,房子撐死漲3倍不得了了。
對于畫廊老板的“避險論”,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梁江并不認同。他在電話中對記者說:買中國畫避險,是一個偽命題。假如中國書畫市場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投資書畫避險也許還行得通。實際上,中國書畫市場毛病多得很,贗品多,防不勝防;內行少,外行多,很多人判斷價格靠名人頭銜,使得藝術價值與市場價格分離;炒家多,藏家少,大部分人進來就是投機,沖著賺錢而來,書畫市場儼然已成了另一個股市。這樣不規范的市場,怎能說沒風險?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經濟衰退,藝術品市場隨之全線回調。日本一家保險公司原先花7500萬美元買來的梵高名畫《向日葵》,虧損2000萬美元才賣了出去。這次金融風暴襲來,作為奢侈品行業的藝術品市場受沖擊是必然的,所謂傾巢之下,焉有完卵?中國書畫市場豈能獨善其身?
兩種看似“對立”的聲音,南京青年評論家張蔚星卻并不覺得矛盾。他說:當代藝術買家在國外,受金融風暴影響大;而中國書畫需求在國內,整體表現肯定強于國際市場。不過,未來兩年,中國書畫市場天價作品將大大減少,因為藏家覺得現在出手不合算,不會輕易拿出來。而中低價藝術品成交量未必減少,因為中國人買畫主要用于送禮,需求量很大,春節到了,書畫比其它商品還暢銷哩。元月3日結束的杭州西泠印社拍賣,成交額達1.7億元,應該很有說服力。
對于熱愛藝術的藏家而言,市場低迷提供了一些買入的機會。如有些企業因資金周轉不靈,可能會忍痛轉讓一些精品收藏。一些收藏界人士表示,這一兩年,只要價格合適,他們會及時出手。
藝術品投資者:
炒家倒下去,藏家站起來?
我省最大的藝術品拍賣公司——江蘇嘉恒國際拍賣公司去年12月28日舉辦了一場小型藝術品拍賣,成交800萬元。公司總經理徐琳女士高興地說:這次購畫的幾位老總,有的來自高科技公司,有的來自工程機械行業。他們懂藝術品,有較高的欣賞品位,不像以往進入拍場的暴發戶,完全是跟風行動。這說明,真正的藏家正在變成買方主角。
前一段時間,書畫市場流傳一種說法:畫畫的不如賣畫的,賣畫的不如藏畫的,藏畫的不如炒畫的。分析人士認為,在魚龍混雜的畸形市場上,炒畫人獲益最大。而今,炒家因看不準金融危機到底對藝術品市場產生多大影響,大多舉棋不定,持幣觀望。而懂行的收藏家,則因識得藏品的長遠價值而果斷出手。炒家倒下去,藏家站起來,也許是此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應。
“金融風暴給藝術品市場帶來涼意,換個角度說是好事。”南藝美術學院院長周京新在前不久舉辦的一場藝術座談會上如此表示。他認為,這是一次讓畫家和投資者去掉浮躁的極好機會。現在不少畫家都在追逐市場,失去了藝術追求。借著這個契機,畫家可以冷靜地思考一下,什么樣的作品有生命力;同樣,市場調整也讓中國藝術品投資者得到一次難忘的“市場教育”機會,一大批熱錢炒家將被清理淘汰出去,留下的人會更加理性判斷藝術品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