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故事】
做藝術不惜成“敗家子”
廣州美院老師馮峰成了展覽現場的“紅人”,媒體排隊采訪他,因為他的作品《金骷髏》實在太震撼:碩大的玻璃展柜里零散地擺著人的骨骼散件,從頭骨一直到盆骨每個都貼著24K金箔。他說:“這是真人的骨頭,我從醫學院高價收購下來的,加上所耗用的黃金,這件作品花費了我好幾萬。”馮峰創作動機是想把作品和古代藝術發生聯系,“因為古代埃及和中國古代的很多文物都鑲滿黃金,可很多人說我在諷刺消費時代的拜金
主義,也挺有道理。”馮峰說,今后還要做豬、牛、羊甚至恐龍的“黃金骷髏”,只要自己掙了錢,都會消費到這個系列創作中去,“我不買房,也沒什么其他愛好,就喜歡做這個。”為藝術獻身的精神讓人肅然起敬。
二戰蘇軍成全《背后故事》
當代藝術家徐冰的《背后故事》表面上看,是鑲嵌在磨砂玻璃底下的山水畫,臨摹的是元代著名畫家黃公望的一幅山水畫。但畫作背后卻“另有乾坤”——墨分五色的山川、河流,都是由后方廢棄的舊麻布、棕葉、樹枝拼成的。說起創意,他娓娓道來,“4年前,我在柏林一家美術館辦展覽,了解到二戰結束時被搶走很多文物,其中有幾件是來自中國的水墨畫,于是我就有了靈感,想用一些很普通的材料去復制還原這幾張畫的面貌。”他表示,其實這很符合中國畫師法自然的精髓,因為用的材料都是純自然的東西。
C【觀念】
雕塑的概念越來越模糊
當天,很多觀眾都在發出這樣的疑問:這些稀奇古怪的作品還能算是雕塑嗎?徐冰說,“其實現在的雕塑界限越來越模糊,你可以說我的作品是雕塑,也可以說是裝置或者綜合材料。”成都藝術評論家陳默表示,其實在西方藝術界,雕塑的概念早就發生變化了,我們所認為的那種很具體的“雕像式”雕塑只是其中的一種類型,而現在普遍是以制作方法和制作材料來判定一件藝術品是不是雕塑。(華西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