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明星建筑師設計的標志性建筑成為一種時髦之時,第11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團卻將目光投向一些中國建筑師處理日常空間問題時所展現的杰出能力與中國智慧。“普通建筑”——這是昨天開幕的第11屆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總主題,由張永和、阿城、龔彥組成的策展團隊將之與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總主題“那兒,超越房屋的建筑”相呼應,分為“應對”和“日常生長”兩個部分。
“應對”:首先“應對”現場
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中國館所在地處女花園由建筑師張永和先生策劃展現“應對”主題,張永和說:“與強調創意獨特的重大公共文化項目設計不同,日常的建筑總是在應對、協調、周旋各方面因素。我們習慣熱衷那些不普通的建筑,因此有必要觸及什么是普通建筑。通常,設計是建筑師不斷應對業主、基地、造價、規范等條件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具有創造性,否則無法在處理大量事物性工作的同時清醒地追求建筑的目標。因此就像太極,協調是一種周旋的藝術。而其結果便產生現實的普通建筑。另一方面,建筑師通過協調滿足社會需要。因此協調表現為溝通,周旋只能是實現社會責任感和設計思想的手段。應對是策略性的。”
中國四川5月大地震的悲劇向建筑師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如何應對非常情況。無疑,建筑師們必須跳出常規思維應對建筑技術以及社會經濟體系的挑戰,同時還要與大自然進行一番周旋。五位參展建筑師劉家琨、劉克成、李興鋼、童明、葛明通過各自的方式都針對最近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推出了抗震環保的設計。劉克成設計的建筑將屋頂做成集雨器,這樣可以通過收集純凈的雨水解決災民的飲水問題;劉家琨設計的再生磚以地震廢墟中的殘瓦碎磚為原料,達到充分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效果;作為唐山地震幸存者的建筑師李興鋼則將推出自己設計的“紙磚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