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北京、上海、廣州等國內大中型城市不約而同出現了停車位價格暴漲的現象。而在一大批炒家的追捧下,如今許多地方停車位售價都升到了每平方米1萬元以上,堪比豪宅。
天價:車位比房子“貴”
“3萬元錢就能買輛新車,可現在一個車位最少也得10萬元左右!”這是《市場報》記者在采訪中聽得最多的抱怨。
“車庫比房子貴三倍,我倒不如買一個大點的房子,隔出一塊地方停車算了”。家住“王府花園”小區的李先生表示。 作為6年前開盤的高檔小區,“王府花園”現在的市場價格高得讓人咂舌,而它的車庫價格更高,“19萬元一個車庫,面積約8平方米,”這樣算下來,每平方米價格高達2.4萬元。對于開發商的天價,有一些業主認為“這個錢總要花的,車子總得找地方停”,于是拿出19萬換來一個車庫。但更多的業主卻不得不選擇租用車庫停車,每個月交給物業200多元停車費。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由于炒家的介入,停車位身價一漲再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樓盤的停車位售價已達20萬元至30萬元一個,但買家仍然強勁。一人買下多個停車位的現象并不鮮見。在廣州,珠江新城星匯園的車位售價一年漲了3次,現在已經直飆到38萬元。而廣州東湖御苑小區的業主則在網上抱怨,他們小區每個車位已然升至42萬至48萬元。
據一些停車位中介機構介紹,由于一個停車位的面積一般都不超過10平方米,因此實際上每平方米的單價竟比一些豪宅還貴。
無奈:肉在案上任宰割
城里房價越漲越高,許多普通百姓不得不到郊區甚至遠郊購房,這樣,車子就成為生活必需。加之車價不斷下降,汽車逐漸向普通家庭普及,車位變得日趨緊缺,車位價格不斷攀升,其上漲勢頭蓋過股市。
“幾平方米的車位一個月租金都快夠租套房子了,真后悔當初沒一下子買它4、5個車位。”住在北京市亞運村國興家園的陳先生向記者大吐苦水。
陳先生原來住在單位宿舍,每年只不過象征性地交200元的停車管理費,所以聽到樓盤配售的車位一個要12萬元時,陳先生嫌太貴沒買,但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自己錯了。由于住的是高檔社區,幾乎家家都有車,停車位不夠用,車位的租金扶搖直上。“車位都是從購買的業主那里轉租出來的,人家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現在,一個月租金600元左右的車位,還是陳先生憑借著“老客戶”的臉面延續下來的。陳先生最佩服那些“聰明的業主”,“當初一次就買了好幾個車位,現在一個月光車位租金就好幾千,比租房都賺。”
和陳先生比,李小姐則為買不起這天價車位發愁。剛剛傾其所有購買了新居的李小姐面對需要一次性付清的車位款一籌莫展:“買了車總要有地方放,開發商說車位只售不租,可是我現在根本買不起啊?”李小姐開的是一輛紅色的QQ,算上購置稅不過4萬多元,可一個車位就要10多萬元,每個月還要交管理費,李小姐左算右算都覺得不值,直跟《市場報》記者抱怨:“我都想把車賣了。”
追源:“天價車位”何處來?
“天價車位”究竟是怎么出現的?又是什么原因讓車位價格如此一漲再漲呢?一位業內人士列出過這樣一個等式。
假設這個車位的價值是n(車位的建筑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它的價格m可能是這個n的若干倍。m減n等于利潤x。雖然按經濟學原理,價值決定價格,然而即便考慮到供求關系的影響,目前x的大小也與n明顯不相匹配。專家認為,車位價格的不合理膨脹,根子在于規劃不合理,城市各方面的發展失調。比如,車輛的增長速度遠遠超出交通等配套設施的建設過度,對這種關系到城市發展和諧的原則問題,不能光靠市場調節,政府職能部門的干預是非常必要的。
中國城市汽車的年增長率遠高于停車位的增長率,特別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繁華地段的停車位非常有限。據北京市政協委員安建軍的預測,按現在北京的機動車保有量計算,北京需要增加100萬個車位,才能解決停車難問題。
面對汽車消費快速增長帶來的停車位緊缺問題,很多城市都選擇了通過漲價來緩解。目前,上海繁華商務區的停車價格已經達到每小時20元,北京也有12家停車場實行市場調節價。這12家停車場全部位于北京市停車最難的地段,因此市場調節價就成了漲價的另一種說法。去年11月份北京國際車展期間,還出現停一次車100元的天價停車費。此外,與臨時停車不同,小區車位的需求更為固定和長期,對大多數業主來說,車位價格的上漲讓他們更多了一種“肉在案上任人宰割”的無奈。
有關業內人士指出,要平抑車位價飛漲、遏制炒賣車位,必須通過立法,實行強制配套、超前規劃、讓利建設、產業化發展停車業等舉措,保證小區車位建筑量才是根本出路。(王立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