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抓革命,促生產”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發后,大多數工礦交通企業,甚至農村的生產受到了極大的干擾,有的企業的生產陷于完全停頓狀態。1966年9月7日,《人民日報》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發表了題為《抓革命,促生產》的社論。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并通過了《關于抓革命、促生產的十條規定(草案)》,《規定》指出:“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就是為了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帶動生產的發展?!币蟆皥猿职诵r工作制,遵守勞動紀律,完成生產定額”;“保證產品的質量,力求高質量”,并提出了由群眾選舉產生的領導班子負生產責任。但是,《規定》在現實生產活動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雖然如此,“抓革命,促生產”卻從此成了“文革”中的一個主要口號,后來還發展成“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以及“狠抓革命,猛促生產”等口號。
“革命委員會好”
從1967年上?!耙辉嘛L暴”開始,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相繼被“造反派”奪權。這一行動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3月31日,《紅旗》雜志發表了題為《論革命的“三結合”》社論,開頭引述了毛澤東的一段指示:“在需要奪權的那些地方和單位,必須實行革命的‘三結合’的方針,建立一個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無產階級權威的臨時權力機構,這個機構的名稱,叫革命委員會好”。到1968年9月,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普遍建立了軍、干、群“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作為各級地方的臨時權力機構?!案锩瘑T會好”從此成為“文革”中反映“造反”成就的一句口號。1979年7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取消革命委員會,改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的編者按語。在介紹了甘肅省會寧縣城鎮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識青年到農村安家落戶的事跡后,引述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彪S即在全國各地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大批城市知識青年下放到了農村勞動?!爸R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及“農村是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為的”和“廣闊天地煉紅心”是這場運動的典型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