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fā)展
- 社會發(fā)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fā)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澤東赴河北、河南、山東等地視察工作,多次與當地的負責同志談到“小社”并“大社”的問題。許多當地的負責同志在匯報工作情況時也都強調辦“大社”的優(yōu)越性和迫切性。在河南,當地方領導匯報他們對“大社”的名稱沒有使用“共產主義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時,毛澤東說:“看來‘人民公社’是一個好名字,包括工農兵學商,管理生產,管理生活,管理政權。‘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眾喜歡的名字”。他還對“人民公社”的特點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東視察工作時,當地負責人請示“大社”叫什么名稱時,毛澤東說:“還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處是,可以把工、農、商、學、兵合在一起,便于領導”。這些消息見報后,全國各地紛紛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萬歲!”在60年代之后成為鞏固農村社會主義所有制和基層無產階級政權的典型口號。
“反對修正主義”
60年代初,由于蘇共領導人挑起中蘇兩黨論戰(zhàn),并把兩黨論戰(zhàn)擴大為兩國之間的爭端,對中國施加政治、軍事、經濟壓力,迫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不得不對蘇共的“老子黨”作風和大國沙文主義行徑展開斗爭。但在對蘇共理論的意識形態(tài)界定上,中共認為是“修正主義”,因而提出了“反對修正主義”的口號,并以此在黨內開展“反修防修”的斗爭。其實當時對什么是“修正主義”中共并無準確的解釋,反而在一些重大的理論問題上,將本來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東西當做“修正主義”、資本主義來批判,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原則的領導干部指責為“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60年代前期中國共產黨開展的各類政治和思想斗爭均是圍繞著“反修防修”這個命題展開的,它的最終結果是導致了后來的“文化大革命”階級斗爭擴大化。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1961年1月,在黨的八屆九中全會以及此前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毛澤東多次發(fā)表講話,要求全黨恢復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作風。他希望與會者回去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隨后,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區(qū)黨委致信,并附上1930年毛澤東寫的《關于調查工作》(即《反對本本主義》)一文,要求縣以上各級領導機關聯(lián)系實際認真學習。信中指出: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是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全會之后,毛澤東親自組織和指導三個調查組,分赴浙、湘、粵農村進行調研。中央其他領導人也分別到農村調查。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也紛紛深入基層。形成了一股濃烈的調查研究風氣,解決了實際工作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后來成了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一句著名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