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警鐘長鳴”——“趕考”一甲子,堅定成熟的中國共產黨在勝利面前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向時代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
1951年11月,一疊厚厚的卷宗交在了毛澤東同志的手里:在天津地區擔任黨和政府主要領導職務的劉青山、張子善蛻化變質,貪污巨款。革命戰爭年代,劉青山、張子善曾被捕入獄,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堅貞不屈;但在和平時期,他們卻居功自傲,貪圖享樂,墮落為人民的罪人。
公審大會召開前,有人提出是否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毛澤東同志說: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程度錯誤的干部。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東關大校場。劉青山、張子善被處以死刑,“新中國反腐第一案的兩聲槍響”震驚大地,回蕩不絕……
槍響三年前,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鄭重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由此,“兩個務必”猶如一面警鐘時刻回響在中國共產黨60年“趕考”途中,讓中國共產黨這個執政黨攻堅克難,永葆年輕。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中國共產黨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事業和黨加強自身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中國共產黨60年“趕考”征程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貫穿始終。
1956年,鄭綿平從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積極響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召,毅然決然地投身到藏北邊疆,開始了長達53年的鹽湖和礦床地質生涯。
鄭綿平的實驗室就設在藏北的鹽湖邊,這里最低溫度可達零下三十多攝氏度,雪崩、泥石流隨時可見。在實地考察中,鄭綿平有時要在無人區騎馬行走,有時要在16公里長的冰面上爬冰臥雪。但是,這一切沒有把鄭綿平嚇倒,他堅持每年到藏北調查,目前已對100多個鹽湖做了深入的科學考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已是中國地質科學院鹽湖與熱水資源發展中心主任的鄭綿平感慨萬般:“我生于國難當頭的舊中國,是黨和人民把我培養成一名科學家。我要以更多的科技成果,報答哺育和培養我的黨、祖國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