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將于9月在北京召開,研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問題。
15年前,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加強黨的建設幾個重大問題的決定》,繼承了毛澤東同志把黨建稱為“偉大的工程”的提法,進一步提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的工程”的命題,在全黨獲得了熱烈反響。
當時,正值鄧小平同志發表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和黨的十四大開創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我們黨肩負著歷史的重任,經受著時代的考驗,加強自身建設迫在眉睫。
15年后,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攻堅階段和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關鍵時期。十七大的召開,特別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深入開展,把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課題提上了議事日程。
時隔15年,在喜迎建國60周年的日子里,黨的中央全會再次全面研究部署黨的自身建設,重大意義不言而喻,重要動向令人關注,重大成果也將影響深遠。如何理解這次全會召開的意義和必然性?15年后為何進行戰略再部署?此次全會又有哪些看點和亮點?縱覽建黨88年的歷史滄桑,反觀當前黨的自身建設,歷史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全黨全國人民正拭目以待、翹首期盼。
“新的偉大工程”再出發
每一次對黨建的突出強調和集中部署,都緊隨著迎接新的重大戰略任務的時代需要和現實背景。知名黨建專家、中共中央黨校葉篤初教授日前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既是有針對性地認識解決黨的建設問題的戰略‘再部署’,更是基于黨所處歷史方位、瞄準更遠大目標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再出發。”
辨方位而正則
我們黨的全部歷史經驗證明,認清黨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至關重要。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88年間,我們黨的一切重大勝利和發展,都離不開正確認識和把握歷史方位。
新時期伊始,鄧小平同志就多次向全黨提出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改革開放、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三步走、兩個大局、小康社會、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經濟特區、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等重大新概念,都是由此而來的。換句話說,鄧小平理論的偉大創造,就是從廓清迷誤、認清歷史方位起步的。
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執政環境發生了兩大改變:一是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二是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是黨的十六大報告已經明確的。
黨的歷史方位,永遠是我們黨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國社會發展、黨的自身發展歷史進程中的方向標。我們黨今天面臨的所有挑戰和考驗,說到底是能不能準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能不能準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黨的執政規律。這是黨歷史擔當的關鍵。
方位決定方略。黨的歷史方位的變化,要求黨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根據歷史發展的規律,在黨的建設重大問題上實行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一系列的調整和轉變。
十七大報告強調,世情、黨情、國情的發展變化決定了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緊迫。并且在黨建問題上部署了五大建設,設定了總目標:“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葉篤初教授認為,這個“四言八句”,飽含新義,其中關鍵一點是,過去常用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現改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多加一個“執”字,意味深長。去年年底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的講話,重申這個總目標的表述,進一步展示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內涵和精髓,這個新的表述事實上也就為四中全會作了重要的開題及鋪墊。
“辨方位而正則”。在某種意義上,認為四中全會將制定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綱領,并不過分。清醒地認識和把握黨自身所處的歷史方位,包括挑戰也包括機遇,這是保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不落空”的關鍵,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新時期根本走向的一大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