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問題與對策
問題:貿易壁壘與投資障礙。隨著中國對印出口的不斷擴大以及伴隨而來的不斷上升的印度一方的貿易赤字,印度對中國產品提起的貿易救濟措施也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冗長的審批程序和不合理的安全審查過程,也阻礙了中國企業的投資計劃。
對策:首先,要突出政府在開拓新市場方面的作用,包括與對方談判,要求取消對中國產品、企業投資項目的歧視性政策;對開拓新市場的企業進行政策和資金扶持,提供必要的商貿資訊。其次,企業自己也需要意識到開發印度市場潛力是一個艱巨而長期的任務,還需要恒心和耐心。
中印兩國的比較優勢都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專業化選擇的結果必然導致雙方的競爭。雖然在全球化生產的今天,只要能夠做到取人之長補我之短,競爭性一樣有可能轉化為互補性,印度的一些制造行業從對中國企業充滿敵意、到張開手臂擁抱中國、涌入中國,這之間的轉變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否認競爭性的存在。對于不可分割的生產活動,因為無法通過外包或是市場采購來實現優勢互補,雙方的競爭性仍將繼續存在。即使是在兩國都對合作寄予了很高的希望的信息技術領域,中印兩國的競爭也十分明顯:要打進國際市場,我們只能從接受軟件外包開始,這必然要和印度競爭;在國內市場上,美國已經壟斷了基礎軟件和中間件市場,留給中國軟件企業的發展空間本來就只有應用軟件的開發,現精于此道的印度企業又來了。雖然競爭并不意味著就是零和博弈,更多的可能是雙贏,但不管是把印度作為合作伙伴還是競爭對手,現在都是我們必須重視印度。(劉小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