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參加新疆代表團首次全會。(中國網記者 程圣中/攝)??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接受中國網記者程圣中專訪。(中國網記者 李剛/攝)???
中國網北京3月3日訊(記者程圣中)既是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全國人大代表、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近日成為“網絡紅人”。
這一次,“網絡紅人”這個稱謂罕有地沒有飽受爭議,反而迎來幾乎“一邊倒”的支持。在張春賢身后,凝聚了億萬網民異口同聲的贊許與期待。
起因緣于3月2日晚間,騰訊網宣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微博落戶該網,該微博以“張春賢”為名,并經過了網站身份認證。截至記者發稿時,該微博已吸引1萬3000多名粉絲關注,只發布了一條消息,被轉播和評論超過二千條。
這一條3月2日20時11分發出的微博消息,被鏈接到當日張春賢致網友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寫道:民生連著民心,民生凝聚人心。只要各級干部都能愛人民、為民擔當,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老百姓就會加倍還情于黨委和政府。新疆自治區黨委2011年推出幾十項民生大單,就是要讓各族群眾生活地更幸福。
消息甫一發布,便好評如潮。有媒體稱張春賢為“微博史上最高級別官員” ,也有媒體評論認為此舉顯示官員更注重貼近基層關注民生、民意;而在張春賢的微博上,有不少網友提出了現實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各自的建議,更多的網民則在回復中力挺這位“史上最給力書記”,網友“夢喆”認為老百姓有了和張書記直接對話的陣地,網友“自嘲”希望張書記堅持更新,繼續傾聽百姓聲音。
也有網友對張春賢微博的真偽存疑,在今日下午新疆代表團舉行的首次全團會議后,張春賢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證實,自己接受邀請在騰訊開通微博,發表的內容也是自己斟酌的。“這次主要是會前通過簡短的時間,了解一些全國各地網民們對新疆民生方面的建議、看法包括意見。”張春賢表示,微博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也是溝通聯系的快捷方式。
這是張春賢第一次以新疆團代表的身份參加兩會。從去年4月離開湖南至今,張春賢執掌新疆時近一年,在這兩個時間節點,他都分別以網絡的方式作出表達。2010年4月25日,張春賢在論壇發帖“告別三湘”,正式作別生活了四年半的湖南;2011年3月2日,張春賢開通微博,旨在“加強與廣大網民朋友們的互動,攜手同行,給力新疆!”
不止是節點,張春賢的“網事”貫穿于主政新疆以來的全部時光。“我平時上網倒是很多,跟你們可能還不太一樣,有時是為了查詢一些資料,更多的是了解一些新聞內容,但最多的是了解新疆各方面的情況。”張春賢對記者說。
烏魯木齊“七五”事件后,新疆曾一度對互聯網實施了管制。2010年,赴新疆履新不足20天的張春賢,“在他的力主之下”,當年5月14日,被關停了近一年的互聯網恢復了正常。當時自治區新聞辦發布的公告肯定了互聯網的積極作用,“新疆正處于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時期,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更需要網民貢獻出自己的才智……”
2011新年伊始,張春賢照例在網上發表新春寄語,向所有關心、幫助和支持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網友表示感謝;他還特意向新疆企業發展網送去“新年新希望”的祝福,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甚至在“2010年度網絡人物評選”中,他還不忘以網友身份為用烤羊肉串的“辛苦錢”資助上百名貧困生的新疆青年阿里木投上一票。
“要通過互聯網把最偏遠的民生擺上最貼近的案頭”、“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懂網、上網、用網,不用網的干部不算稱職”、“上網交心下網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要成為工作常態”、“把網絡作為聽取民意、匯聚民智、解決民憂的橋梁和紐帶”……張春賢不但用網,而且懂網,對互聯網的重視程度和開放姿態有口皆碑,有著“網絡書記”的美名,網民對其評價甚高。
不是口號,張春賢深知網絡民意助推著民主進程。他通過多種網絡方式聽取民意,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版”,他的答復次數總是位居前列。“網絡確實是個平臺,溝通情況、了解民意,包括民主政治建設,通過網絡都能得到促進。而微博只是一種渠道,我經常去查詢網上民意,兩種方式,有些是直接查詢,有些是間接聽取意見。”張春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民意反映了民生問題,而事無大小都牽動民心。“2005年我到湖南的時候,就開始使用并重視網絡了,我的工作因此受益匪淺。”2006年,張春賢在湖南首開先河,征求網民意見并寫入第九次黨代會報告;2007年,張春賢在紅網論壇用實名注冊,發帖向所有網友拜年,此后官員新年網上致賀詞成為常態;2008年,張春賢接受網友建議,炸毀湖南省委大院最后一根燃煤煙囪,成為網上一段佳話;2009年,一網友希望“考察高校干能聽取一線教師意見”,張春賢很快作出批復,而今此建議已成為湖南省委組織部的一項硬性規定……
“要敢于接受互聯網的挑戰。”這位被譽為最開放的“網絡書記”告訴記者,城市在變,人民在變,科技在變,民主政治也在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