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第二次全體會議 16位委員發言(實錄) 專題:2009年全國“兩會”
2009年3月7日15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6位委員代表作大會發言。
[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工商聯副主席,廣僑聯東旭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少良]我的發言題目是《企業如何在金融危機中自強求“機”》。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成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困難和挑戰,是中國企業在上升通道中必須跨越的障礙,中國企業有能力也有勇氣直面挑戰與考驗。消極、彷徨、悲觀、失望只能是坐以待斃,唯有堅定信心、自強其身、危中求“機”、科學發展,才能在戰勝危機的過程中創造新的輝煌!
我國企業應借此重新洗牌之機,增強自主創新意識、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戰略、調整市場份額,變金融危機的破壞性因素為建設性因素,變壓力為動力,變“災難”為“契機”,強我自身,為戰勝金融危機作出貢獻。
一、樹立品牌意識,提升科技含量,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我們的企業,特別是“兩頭”在外的企業,要從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巨震中吸取經驗教訓,做好品牌戰略布局,立足自主品牌、大品牌,徹底扭轉靠貼牌生存的被動局面。同時,把科技創新和新產品研發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走好產、研、發相結合之路,提高產品的知識含量、文化含量、科技含量,使企業和產品在“內”、“外”兩個市場上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二、爭分奪秒抓“調整”,穩健拓展待“后發”。金融危機暴露出我國經濟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存在的諸多問題,使長期以來過分依賴出口、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雪上加霜”。因此,國內企業應充分利用國際經濟社會都把精力轉向“檢討”、“調整”的時候,不等不靠,爭分奪秒抓好企業組織機構、發展理念、管理模式、人才戰略、產業結構、市場布局的調整,穩健拓展,穩打穩扎,蓄勢待發。
三、理性分析“兩個市場”,爭取主動立于不敗之地。常言道“不在危難中站起,就在危難中滅亡”,因此只有理性對待,尚能“危”中生“機”。(1)經濟增長放緩、出口減速、美元暫時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都將減弱通脹壓力,大大緩解煤、電、油緊張的局面,出口企業的原材料價格將部分回落,有利于提升出口企業利潤;
(2)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低迷必將引起全球經濟資源的配置能力和方向、財富積累和分布的重新調整和變化,有利于我們加快轉變增長方式,從過度依靠外需和投入轉到以擴大內需、自主創新為主的軌道上來;
(3)國際經濟金融震蕩,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國際產業分工、企業并購重組和重新洗牌,有利于我國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參與國際高端競爭。我們只要主動應對,必定能在金融危機中率先挺立起來。黨中央國務院拉動內需的戰略決策和4萬億的投入,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極好的“商機”。
四、不失時機吸納優秀人才,接納、并購極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和項目,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的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的競爭;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的儲備和獨具競爭力的產品。金融危機使全球大刮“裁員”風暴,無數良好企業倒閉,其中不乏我們急需的人才和項目,這無不為有志之“企”、有識之“企”吸納優秀人才、接納項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機。而且,在國際社會“吐”才“吐”企之時去“納”,比平時煞費苦心去“挖墻角”要便宜得多、容易得多!
五、銀企“聯手”應對金融危機,將機遇變為現實。在國際、國內經濟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國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尤顯重要。一方面,銀行應有效幫助企業,把面臨的機遇變為現實。
如目前不少海外援助項目都要從中國進口產品,創造了國內需求,有效帶動國內生產;另一方面,銀行業應在資金上大力支持企業大膽走出去,做好技術、設備、勞務輸出,強有力地支撐企業開拓新的市場;第三,銀企“聯手”贏取海外并購良機。據測算,海外投資可以對國內生產起到成倍的拉動作用,海外很多原本不錯的企業面臨困境,出售價格相對較低,而經濟一旦復蘇這些企業的效益必然很好。
六、建立、完善信息化機制,強化企業科學發展原動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競相制定和實施國家信息化戰略與行動計劃,為的就是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全球信息化進程中,我國正處于從被動應對向自主發展轉變的關鍵時期,跨越的可能與落后的風險并存,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我國已有近百萬家企業倒閉,很大程度上是為信息落后付出的昂貴代價。
農業經濟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依賴度約為90%,工業經濟約60%,而信息經濟可將這種依賴程度降低到不足20%。中國不應該再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發展老路,經濟全球化不可能給我們更多時間和空間,所有企業都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機制,優化目標,爭取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