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市民要說英語900句
本報記者 王樂文
從今年起,西安計劃用10年時間初步建成國際化大都市。西安文明辦、社科院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養培育對策研究》,就國際化大都市該匹配什么樣的市民素質提出了基本標準。
市民素質的基本標準包括市民出行、交通違規處罰、市民外語學習、城市衛生環境、外來工城市融入等諸多方面,不僅所涉甚廣,而且事無巨細。比如《對策》建議,到2015年,一半市民能認500個繁體漢字和會說900句英語;市民既要誦讀唐詩、宋詞,也要誦讀歌德、普希金。
據悉,調研起始于今年5月初。西安市文明辦、市社科院聯合組建了“國際化大都市市民人文素養培育”課題組,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與市民進行溝通,并參照國內外國際化大都市經驗,最后形成“對策”。
課題組組長、西安市文明辦主任楊毅波說:“市民的人文素養是城市的軟實力,是西安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培育西安市民的人文素養,能夠提升西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夠擴大西安的國際影響力,從而加快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步伐。”
《對策》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讓每一個人都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與自然環境和諧一體。即使5年以后,所有西安市民都能認500個繁體漢字,會說900句英語,但思維方式、言行舉止若仍無“國際化”可言,那么,“培育”出來的到底是什么素質,只怕就很難界定了。
也有專家認為,在強調市民素質提升的同時,當地政府對自身的責任擔當卻諱莫如深。如果只講罰款,而不對市民素質提升進行全方位的引導;只強調建立國際化大都市的政績目標,而不強調市民對整體規劃的參與,會使市民對城市的發展建設產生不同程度的疏離感,難以真正認同并熱心參與。一方面,目標和規劃應該考慮到城市發展的現狀,不能一味拔高、貪大求全。另一方面,目標和規劃的確立,都應該考慮到市民的聲音。
面對如此標準,許多西安市民則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壓力。有市民希望政府能有具體的相關指導:“在具體的實施細節上,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論證、推敲,比如隨地吐痰、亂丟垃圾、闖紅燈罰款,誰來罰,罰款使用如何監督;市民去哪里學外語等。”
昆明公務員要學5門外語(延伸閱讀)
2009年,云南省昆明市推行“三普”政策,要求該市公務員學習五門外語、普通話和計算機。
據了解,昆明規定從當年8月開始,用一年的時間,對全市50周歲以下的在職公職人員進行“三普”教育培訓,到2010年底實現:全市公職人員在上班時間、各類會議、公務活動和公共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通過普通話水平等級測試;掌握英語日常用語300句,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四國日常用語各100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