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中改造后的老古城村的沙盤。 本報記者蒲東峰攝
古風擔心400年花會無人再練
花會,一個經歷了400多年沉浮的古民俗。在過去的數百年時間里,老古城村家家戶戶都參加花會,人人以在踩街上表演為榮。每年大年初二和陰歷四月十一,咚咚作響的高蹺鑼鼓響徹老古城的每一個角落,這是“秉心圣會”的花會隊伍在踩街。馬振才說,“秉心圣會”始于明代萬歷年間,由“花十檔”組成,分別有高蹺會、獅子會等,目前已被列入首批《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花會的鑼鼓一敲,村子就是在過節。上至九旬老人,下至5歲孩童,都能說出自己喜歡的扮相。高蹺會的成員郝玉春說,以前的古城村民將能在踩街中表演,視為家里的榮耀,“還有人因此找到媳婦呢。”
如今的高蹺會共100多名成員,但能踩高蹺表演的角兒基本都在50歲以上,郝玉春的孫子輩已無人在練習花會。面對古城即將進行的拆遷,老人更是擔心,沒有了以前的老街,沒有了能隨時相聚的老街坊“玩角兒”,踩街的傳統該如何進行。
為保存花會文化,會里已保留和抄寫了90多首太平歌詞,更將唱段錄制成集。
本報記者張巍華王維維實習記者高心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