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小學院內的兩棵白皮松是古城村的象征。本報記者王磊攝
村子已不宜居住
在老古城村,能像付玉書一樣擁有這么古老寶貝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最近十多年來,越來越多的古城村村民拆掉老房子,在四合院里建起了多間出租屋——村里的電線桿上密密麻麻地貼著出租屋的小廣告。
老古城后街居委會主任馬振才說,因為“瓦片經濟”,老古城已超負荷運轉,小小一個村需要承擔起近3000本地人口、2萬余常住人口的負擔。這10年來,雖然供水管已增粗三次,公共廁所增加到12座,但仍無法趕上村子使用量的提高。“這里已不再適合人居住。”馬振才說。
居民就地安置
根據規劃,石景山區老古城、五里坨、劉娘府、西黃村、二管廠今年將作為區域經濟發展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這也就意味著,長安街京西線上最后一個自然村落將徹底消失。8月7日,石景山區老古城綜合改造項目拆遷定向安置房展示中心揭牌,更是吹響了老村拆遷的號角。
老古城、五里坨、劉娘府、西黃村、二管廠等地拆遷后,將會建起大型商務區、旅游中心、花園綠地、購物娛樂消費地及部分保障房。為此,今年年底,石景山區將開工建設5個定向安置用房項目,以保證5個地區1萬余戶拆遷居民能“不挪地兒”就遷入新居,實現就地安置。
同時,新建小區將會專門為村里延續了400多年歷史的花會“秉心圣會”建造一個圓形花園廣場,以便這個老北京民俗傳承。
老古城村是石景山區5個拆遷地區中第一個啟動的大型拆遷項目。同時,也是石景山區在市建委調整拆遷政策后第一個將房屋安置與貨幣補償結合制定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的拆遷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