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12年前唯一的水泥乒乓球臺毀于地震后,孩子們就只能在這個30厘米高的升旗臺上打秋。
下圖:6月23日,舊方小學的孩子們踢著用塑料袋和垃圾和填充而成的足球。該校沒有任何體育設施。
前言
中國青基會發布的《希望小學體育教育現狀調查報告》指出,34所受調查的學校體育配置無一達標,其中不少學校沒有任何體育設施。北京奧運正向我們走來,而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卻無法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樂。本月21日,由新京報和中國青基會聯合發起的“奧運夢同心圓”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即日起,本報將刊登6省貧困地區體育教育現狀系列報道。
“孩子們12年沒見過乒乓球臺”
云南運通希望小學水泥乒乓球臺毀于地震,學生們在30厘米高的升旗臺上玩乒乓球
本報云南訊 “發窩鄉運通希望小學原本有個水泥砌的乒乓球臺,1995年地震,惟一的水泥乒乓球臺變成了一堆水泥?!?月22日,在前往國家級貧困縣———云南省楚雄州武定縣的路上,該縣教育局副局長常加榮嘆息著說,發窩鄉是全縣惟一財政零收入的地方,自從地震毀了水泥乒乓球臺后,希望小學的孩子們已經有12年沒有見過乒乓球臺了。
27所學校19所“一師一?!?/strong>
離開縣城,汽車朝發窩鄉開去。一路上都是搖搖欲墜的紅土房子和渾身泥土的孩子?!案F啊,沒辦法……”常加榮一路嘆息著,他絮絮叨叨地說:發窩鄉是高寒山區,云南其他地方可以種煙致富,但這里的農民只能種玉米、大豆和土豆,背到集市上換大米,2斤玉米換1斤大米。
據他介紹,武定縣一共有27所學校,其中19所是“一師一?!?即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老師)。而我們去的運通希望小學,是除鄉中心小學外最好的學校。該校甚至擁有全鄉惟一一名體育院校畢業的老師———這是連中心小學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12年前地震“送來”新教室和籃球
3個小時后,運通希望小學出現在公路旁邊。這是一個很小的青磚小院,學校的水泥籃球場在馬路對面。球場上的線早就沒有了,籃球架也一副飽經風霜的模樣,幾十個孩子正在球場上搶奪兩個籃球。對于這個籃球架,當地干部說,這都是地震的功勞。
12年前,一場6.5級的地震發生在武定縣。作為震中的發窩鄉,一夜之間,全鄉所有的房子都夷為平地。運通希望小學原名山品小學,因地震獲得運通公司20萬元和世界銀行27萬元貸款,改名重建后土房子變成了青磚小院。
地震讓學校房屋有資金翻新,但該校的體育設施,卻一直處于貧乏狀態。目前,該校共有86人,屬全鄉第二好的學校。每年可以獲得10個跳繩,5個籃球還有6副羽毛球拍。不過,按照體育老師周李偉的說法,由于都是挑便宜的買,一個籃球不到兩個月就壞了;羽毛球拍一個月左右就會脫線;只有跳繩,是惟一能撐一年的體育用品。即便是這樣的條件,也依然讓其他學校的老師羨慕不已。至于足球場,別說這里沒有,整個發窩鄉,也沒有。
30厘米高升旗臺成學生樂園
“如果有可能,給我們捐一張乒乓球臺吧?!边\通希望小學的主管上級,發窩鄉中心小學朱世洪校長說,自從1995年的地震把惟一的水泥乒乓球臺變成一堆水泥后,這里的孩子已經12年沒有見過乒乓球臺了。
“他們常在那里打?!斌w育老師周李偉朝學校升旗臺努努嘴說。這時,朱世洪校長從辦公室拿出兩塊床板,橫著放在臺子的中間。在院子中央跳繩的孩子們見狀,立刻歡呼成一片,沖進教室拿出幾個連膠皮和手柄都掉了的拍子,跑到升旗臺邊,打起了乒乓球。
升旗臺很矮,大約30厘米高。即使是1年級的小孩打球,也都必須雙腿彎曲,躬下身子,樣子非常別扭。不過,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們說,因為要升國旗,平時學校不讓他們在升旗臺上玩,他們只能在地上打過干癮。
每年不足2000元教育資金
朱校長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扳著指頭算,由于鄉財政收入為零,過去學校一分教育資金都沒有。直到去年,鄉里才每年有5萬多元的教育資金,分到27個學校,每個學校還不到2000元,卻要拿來買教具、送老師培訓,還有學生們的籃球、羽毛球……
于是添置乒乓球臺的計劃,只能一年一年擱淺。
個案
塑料袋自制橢圓形“足球”
原材料從垃圾堆里撿來,壽命不超過兩個課間
發窩鄉舊方小學,典型的“一師一?!保坏婆f狹小,就連校名,也是用粉筆歪歪斜斜地寫在門楣上的。這個學校,沒有任何體育設施?!拔覀冇凶闱颍∽约鹤龅模 比昙墝W生查建偉得意地告訴記者。
在查建偉的帶領下,一群男生跑到學校后墻的垃圾堆,在垃圾里翻找塑料袋。查建偉先往一個完好的塑料袋內塞塑料袋,其他孩子也把自己找出來的塑料袋等柔軟的垃圾往里塞。很快,塑料袋被填滿了。查建偉把塑料袋使勁裹了裹,努力團成一個實心的球狀物,然后又掂了掂分量,滿意地點點頭,最后找來一條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足球”就誕生了。
和自己的25個同學一樣,舊方小學3年級的查建偉從沒見過真正的足球。在他上小學3年級前,也沒有玩過足球。今年4月的一天,他學了《小足球賽》這篇課文。學校的惟一老師楊智忠發現,下課后院子里變得格外熱鬧,孩子們在用腳踢和用手扔一個東西。他走近一看,是一個外面裹著塑料袋、里面塞滿廢紙的橢圓形物體。查建偉告訴老師,他看了那篇課文后,問了在中心小學上學,見過真正足球的哥哥后,自己琢磨出了這個東西。
“老師,怎么踢?。俊睂W生們捧著足球問。楊智忠心中泛酸,他把自己僅知的足球知識告訴學生:足球應該用腳踢,分為兩隊,除了守門員,別的不能用手。這個40歲的老師,將這項22人的體育運動說成了18人。
學生將原本開角球的地方設成了球門,然后對攻起來。楊智忠說,兩個課間后,塑料足球就破了,里面的碎紙撒滿了院子,但學生們卻依舊玩得很開心。
查建偉的動作很熟練,他穿著破得已經露出腳趾的布鞋,嫻熟地傳遞、進攻。他說自己最懷念第二個足球。當時,一年級的雙胞胎兄弟周印強和周印能,將家里一把壞了的雨傘布料拆下。查建偉把布拿回家,讓媽媽幫忙蠟染了一下,全班的同學總動員找碎布條。最后,大家把東西交給會縫紉的杞建國同學,經過一個晚上的縫紉,一個橢圓形的“足球”就誕生了。這個“足球”軟而結實,踢在上面,也沒有塑料袋足球那么輕飄飄的。但這個結實的足球,也只撐了兩個星期。至今,大家仍對它念念不忘,
查建國踢球前,一直在懷里揣著一個麻布做的,只有沙包大小的足球。他說,這是他最近讓姐姐縫的,平時放在家里,偶爾帶到學校來踢一踢,怕壞。
記者手記
我的足球
送出太早?
來到發窩鄉的那天晚上,我和攝影記者住在了發窩鄉村的小石橋小學里。
這是一所典型的“一師一?!薄@蠋煆埿忝朗且粋€23歲的小伙子,已經在這里工作了3年。晚飯飯菜很豐富:炒雞蛋、花生米、土豆絲還有一個湯。我習慣性地想剩飯,但攝影記者袁烽很嚴肅地盯著我。我知道他的意思,三兩下把飯扒光了。
從昆明到武定時,我和袁烽在市內買了些筆,還有一個足球。我把足球送給了看到的第一個小學的孩子。但越往下走,我就越自責后悔:我后來看到的每一所學校,都比我先看到的學校艱苦得多。我們一共走訪了6所學校,我目之所及的,是一種無法想象到的貧困和封閉。特別是我看到舊方小學的孩子用垃圾自制足球時,我自責球過早地送了出去,以及東西買得太少。
其實,足球并不一定要送給最貧窮學校。孩子踢垃圾足球仍舊那么快樂,我們是否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
本報特派記者 龍婧 云南報道
攝影 本報記者 袁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