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利益藩籬加劇紙上談“病”
大病保險引入商業保險機構承辦,打破了現行醫保運作機制和模式,記者聽到一些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大病保險的種種疑慮,很多工作還僅僅停留在紙面上。
一些專家認為,在政府自己辦還是引入商業保險的問題上,《指導意見》明確是“政府主導,專業運作”,但一些地方對商業保險機構進入大病保險的認識存在誤區。
《指導意見》提出,“從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但一些基層政府卻認為,用社會醫療保險基金購買商業保險,是一種依靠行政力量強制購買商業保險的行為,甚至認為是“挪用了基金”。
有主管部門、商業保險公司反映,大病保險從中央到地方的推進力度“層層遞減”,越往下政府主導的色彩越濃,保險公司、監管機構發揮作用的空間也越小。一名保險業人士坦言,大病保險的推行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雙通道都有不同程度阻塞,“政府部門自己割自己的‘肉’確實很難”。
在采訪中,一位大型保險公司負責人也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倒苦水”,“六部委出臺大病保險意見已經一年多,但一些省份沒有制定本地區大病實施方案,個別省份甚至表態不想開展。一些地方政府領導明確說‘不需要、不開展’。”
中國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袁序成分析,進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是一個新生事物,在國際上沒有先例,政府購買商業保險機構大病保險服務在大多數地區還沒有成熟經驗,地方政府對工作推進比較謹慎;二是由于目前新一輪機構改革尚未完成,大病保險相關主管部門職能調整仍未最終明確,影響了大病保險試點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