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國務院醫改辦:改革目標是建立公共產品保障機制

2012年04月17日10:2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醫改 改革方法 改革路徑 公共產品 機制轉換 改革任務 改革目標 保障機制 基層醫療

(資料來源:國務院醫改辦公室)

制表、版式設計:蔡華偉

4月8日,江蘇省高郵市盤塘村衛生站村醫劉翠珍告訴記者,做村醫30年了,從來沒有遇到像現在那么好的政策。“不僅年收入提高1萬多元,還免費培訓3年獲得中專學歷,去年考上執業助理醫師,解決養老問題。我愿意為村民更好地服務。”她說。

劉翠珍的感受,正是新醫改政策的疊加效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指出,三年來,醫改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管理體制,轉變運行機制,使其回歸公益性,激勵醫院、醫生的積極性,以制度創新長效保障13億人基本醫療公共產品的供給。

改革目標——

建立公共產品保障機制

2009年—2011年,全國財政支持醫改的投入,比既定的8500億元增加了390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新增投入比既定的3318億元增加了361億元。

這些錢主要投在:醫保——三年來,全國各級財政共安排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補助資金432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732億元;服務體系——中央投資430億元支持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的建設,投入41.5億元支持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160多億元用于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公共衛生——中央財政共安排服務經費395億元等。

“更主要的是建立一種長效機制,保障百姓基本醫療衛生公共產品的供給。同時始終注重把增加投入與建立機制、軟件建設與硬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投入促改革,以投入換機制,而不是固化舊有機制的利益格局。”孫志剛說。

“我國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這是醫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區別于以往的重大理念創新。圍繞核心理念,中央提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以及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改革路徑。”孫志剛說。

前三年,改革從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入手,先從薄弱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起。“因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既是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又是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最薄弱環節。基層醫改,通過推進綜合改革,實現新舊機制轉換,把基本醫保、基層服務體系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藥物制度等四項重點改革任務緊密結合起來,相互作用,形成政策疊加效應,重新塑造了一個新的符合老百姓需求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個新體系的能量正在逐步釋放出來,效果會越來越明顯。”他說,因此在基層就醫的廣大農民、困難人群優先受益。

改革初效——

基層結束“以藥補醫”歷史

安徽省衛生部門曾測算過,改革前鄉鎮衛生院藥品收入普遍占總收入的60%以上,財政補助不到9%。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城北衛生院院長張枝江算過,在改革之前,平均一個處方要開足45元,才能保證全院48名職工月均工資達到1500元以上,其中藥品的銷售收入占大頭。

這是典型的“以藥補醫”機制,但要扭轉這個機制并不容易。“‘以藥補醫’機制運行了幾十年,錯綜復雜,根深蒂固,破除這個舊機制要選好突破口,設計科學的轉換路徑,使新舊機制實現平穩對接。”孫志剛說。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改革找到了抓手,那就是以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為切入口,撬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運行機制。孫志剛說:“這是一項系統性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好這項改革,必須推進‘財政投入、藥品招標采購、人事收入分配、創新內部管理、嚴格外部監管、完善醫保支付方式、加強醫德醫風’等改革。同時,在推進新舊機制轉換過程中,要把握節奏,既要積極穩妥,又要加快推進,使各項改革盡快到位,避免‘夾生飯’,留下‘后遺癥’。”

找到了突破口,改革迅速推進。2011年7月底,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在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覆蓋,基本藥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2011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管理、人事、分配、藥品采購、補償等五大運行新機制。與此同時,2011年底,全民基本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建立,覆蓋13億人,全國95%的城鄉居民納入醫保網;從重點人群開始,免費的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覆蓋全體居民。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以政府投入和醫保支付等為主的多渠道補償機制已經形成。10個省的調查數據顯示,改革后財政和醫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的補償比例平均達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個百分點。

改革方法——

探索世界難題“中國解法”

回過頭來看三年改革,孫志剛認為制度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各種難題。“我國最大的國情是人口眾多,發展很不平衡。當前,我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醫療和健康問題,醫療衛生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長期存在。世界上沒有成功模式可以復制,我們也不能照搬任何一個國家的做法,只能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改革路子。”孫志剛說。

改革區分基本與非基本,強調政府在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和提供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同時注重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統籌利用全社會醫療衛生資源,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最近,英國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指出,中國醫改正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文章認為改革的優先領域和策略的提出基于中國國情,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責任得到強化,全民醫保使城鄉居民對衛生服務的利用增加,農村、貧困地區以及弱勢群體得到優先保障。

隨著改革步入深水區,難點問題集中顯現,體制性矛盾集中暴露,各方面利益交織疊加,面臨的困難更多、挑戰更大。如一些政策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全民醫保制度管理體制仍待理順,基層運行新機制還不穩固,公立醫院“以藥補醫”及其引發的矛盾還很突出等等。

孫志剛指出,接下來,醫改將著力在全民醫保建設、基本藥物制度鞏固和公立醫院改革三方面取得突破,以更大的決心和努力,堅持從實際出發謀劃頂層設計,更加注重統籌協調、制度創新和重點突破,動員人民群眾、醫務人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把這一項涉及人數最多的重大民生工程推向深入,造福廣大人民群眾。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