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閱讀提示】
今年9月1日起,安徽省全面推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工作。改革效果立竿見影,全省藥價降一半,百姓得實惠,醫務人員積極性還提高了。
醫改“安徽版”到底妙在哪兒?妙在運用不簡單的“加減法”。
以前,藥品從廠家到衛生院,環節多,且環環加價。經過“減法”改革,藥品流通環節簡化了,競標藥價降低了,衛生院運營費用也減少了。
加成“減”沒了,怎么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經過“加法”改革后,收入渠道不再單一,財政補貼、新農合、門診收入齊“進補”,骨干留住了,衛生院實力上去了。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的“安徽版”值得借鑒。
深秋的安徽,天氣漸涼,而一場改革,正全面升溫。
在8個月試點的基礎上,9月1日起,安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正式全面推開。
這場改革,以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為契機,其核心是:藥品集中采購,建立補償機制,破除“以藥養醫”。
有改革,總有質疑。有人懷疑藥品質量,有人質疑新機制的可行性、持續性。
帶著疑問,10月中旬,記者深入安徽,走訪了合肥、六安、亳州、蚌埠、天長、蕪湖、馬鞍山、黃山8個市共8個縣(區)、10余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還有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調研。
藥價降一半,質量能保證嗎?
量價掛鉤,不拖欠款,企業安了心
黃山市黃山區甘棠衛生院利巴韋林注射液快用完了,藥品采購員程星拿著院長審批的藥品采購計劃表在網上采購。他打開全省統一的藥品采購平臺,輸入密碼、藥品名稱,選擇品規,發送到區衛生局藥品采購管理辦公室審核,并向供貨企業遞交訂單,配送企業也能同時看到這條信息。
按照該區域的中標結果,為黃山市提供該藥物的中標生產企業為馬鞍山豐原藥業。豐原藥業銷售部訂單負責人從采購平臺看到訂單后,馬上向黃山的協議配送公司核實,配送公司送出藥物,兩天后藥品送到,程星上采購平臺點擊確認入庫,同時向監管部門遞交采購證明和驗收證明。這種模式讓衛生院幾乎實現“零庫存”,大大降低了成本。
馬鞍山市豐原藥業銷售部部長王培回憶,當時共有80多家企業投標,為了搶到份額,直接把藥價降到1毛錢,最終以比省采購參考價還低的價格勝出。
以前,豐原藥業的利巴韋林注射液定價3毛錢還虧本,為何敢降到1毛錢?
王培說:“目前這種招標采購配送模式比以前進步,因為中標的價格和數量正式掛鉤,單一貨源的承諾使銷量迅猛上升,現在中標區域一個月的銷量能達到100多萬支,價格降到1毛錢還是有利可圖。二是回款的周期比以前更快,財政國庫支付系統介入,過去最頭痛的拖欠貨款問題已經不存在。”
不僅在甘棠衛生院,其他各地的鄉鎮衛生院及其一體化管理的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價格都非常低。據測算,857個品規的中標藥品比國家限價平均降低52.8%。
安徽省衛生廳廳長高開焰說,在今年的招標中,共有全國1202家藥品生產企業投標,共計9676個產品。全省77名臨床和藥品專家,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基層,對合格藥品進行技術評標,其中主觀分只占12%。
量價掛鉤、技術評標等環節讓藥廠“吃了秤砣鐵了心”,藥品質量自然有保證。
安徽省藥品采購中心副主任孫萍介紹,不僅如此,中標企業年內若有嚴重違法違規記錄,取消中標資格。
沒藥品加成,制度可持續嗎?
增強激勵,增加收入,醫務人員有動力
對于藥品加成,安徽省常務副省長孫志剛有一段論述:“藥品加成已經演變成利益驅動機制,成為醫療機構運營的一個核心,置民族的身體健康于不顧,醫療隊伍素質下降,老百姓怨聲載道。如此多的弊端都是由以藥補醫機制引起的,因此不改機制沒法推進基本藥物制度。”
當前,農村“以藥補醫”的弊病比城市更明顯,藥品加成率一般都在90%以上,維持衛生院正常運轉的資金幾乎全靠藥品收入。試想一下,沒有藥品加成,能不能保證醫生使用基本藥物的積極性?鄉鎮衛生院還有沒有動力提供好服務?
一大早,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衛生院內科醫生王永紅的診室很快擠滿了患者。將近中午12點,王永紅的病人還有五六個。他說:“自從改革后,每個月工資有財政保障和績效考核,比原來漲了近一倍,養老也有了保障,心里踏實了。”
院長卞德平介紹,改革后次均門診費用降了近一半,人數上升了30%左右,今年1—9月的收入達到320萬元,比改革前同比增加10%左右。
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尤其是原來收入較高的業務骨干的積極性,是改革難點。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吳天宏介紹,財政保障機制是“根據前三年收支情況核定收支、明確省級和地方財政責任、實行績效考核、保基本面同時對財力薄弱地區傾斜”。為此,對衛生院超過財政部門核定年收入的部分,蕪湖市、天長市、馬鞍山市等積極探索用于激勵,將其中的70%返還用于獎勵骨干,30%用于衛生院的業務骨干進修、設備采購、債務化解,極大鼓舞了衛生院和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記者注意到,這些醫生開出的處方都用上了較便宜的基本藥物,患者的門診次均費用明顯降低。
由于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的藥品也是全部零差率銷售,但是村醫人員崗位、收入并沒有納入綜合改革,而是實行每1200人給予8000元補助的辦法,房屋、設備、診療系統進行全省和各地級市統一規劃投入。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認為,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如何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的問題,安徽省綜合改革給出了答案,它將取消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實施績效工資所需政府補助都納入到機構的整體收支中統籌考慮,建立了投入產出效率相對較高的機制。
財政不寬裕,模式可推廣嗎?
開局良好,成本可接受,全國可借鑒
總結效果,安徽省醫改辦副主任余群認為這一改革開局良好,各地區鄉鎮衛生院出現“四降一升”的可喜變化,即次均門診藥品費下降30%、抗生素使用率下降27%、次均門診費下降25%、次均住院藥品費下降27%,而門診人次卻增長21%。
高開焰分析,門診人次上升與藥品零差率銷售有關,而住院人次下降卻與打破“以藥補醫”機制、建立新機制有關,一是新農合基本藥物門診報銷比例提高,一些為求得住院統籌而住院的病情較輕的患者轉向門診;二是以前醫生為求多收入,讓可以不住院的患者也住院,這種現象減少了;三是鄉鎮衛生院大量的超范圍手術減少,住院人次隨之減少。
安徽是農業大省,財政并不寬裕。可喜的是,這樣一場“動筋骨”的改革,其成本卻不算太高。
吳天宏說,今年新增的財政投入不會超過20億元,以后每年更少。而全省一年的“民生工程”投入達到300億元,相比起來確實較少。再加上新農合對基本藥物的報銷比例提高、藥品采購成本減少、門診人次增加帶來的收入增多等等,讓其改革成本大大降低。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醫藥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憲法認為,安徽模式經過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之后將具有普遍意義,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