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封平信
2008年10月14日的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遭到了眾多醫藥企業的強烈抵觸。
“當時簡直跟炸了鍋一樣”。北京市某藥品流通企業負責人、同時兼任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的一位人士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10月底,正逢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年會在天津舉行。2008年的年會恰逢協會換屆,但到會的會員們心思卻很少用在這上面,半個月前公開的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才是當仁不讓的首選議題。
“基本藥物由國家實行招標定點生產或集中采購,直接配送,減少中間環節,在合理確定生產環節利潤水平的基礎上統一制定零售價”,“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全部使用基本藥物,其他各類醫療機構也要將基本藥物作為首選藥物并確定使用比例”。
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上述規定中的“定點”“統一定價”“全部使用基本藥物”這3個詞匯,讓藥企老板們尤其難以接受,“大家的言辭非常激烈,都說這是重回計劃經濟老路”。北京某藥品流通企業總經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兩天的會議很快結束。會員們覺得,時間有些不夠用,他們還需要發出更響亮的聲音。協會工作人員很快整理出兩份文件: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關于對《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的修改建議、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連鎖藥店分會關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實施醫藥分開的建議。
這兩份文件,分別于11月5日和6日寄出。醫改小組的各部委,都在寄信人名單中。最后的一份寄往中央有關領導。
協會的工作人員提出,要不要用掛號信?王錦霞說,就用平信。
協會工作人員對會員們較為激烈的一些言辭做了修正。比如,刪除了“60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是政府部門批準的,拿到生產許可證和GMP證書的。而由另一家政府部門推行定點,就是二次準入,行政性壟斷。應考慮有違法行政之嫌”、“醫療機構‘收支兩條線’不是醫藥分開、‘零差率’不是市場經濟”等語言。
而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革,仍然是會員們最為關注之處。第一份建議中說,“公立醫院改革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核心。‘深化壟斷行業改革’關鍵是‘引入競爭機制’”。因此建議:“打破壟斷,管辦分開,允許各種經濟成分進入。醫院院長競爭上崗,實施院長負責制,賦予其相應的責任權利”。
兩年前,醫改方案評審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原院長朱士俊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說,“最關鍵的醫院管理體制改革,在醫改方案中卻很少觸及”。
信件寄出一個半月之后未見回音,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已經過了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2008年11月14日)。
轉機來自2008年12月底。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向副會長級單位發送了一份傳真,要求各副會長級單位“認真調研,準備講稿,在30日會議上發言”。而傾聽會員單位發言的對象,則是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部分官員。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連鎖藥店分會項目主管秘鐵華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在12月30日之前一周,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人員就已開始聯系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每天都保持熱線聯系,部委來多少人,總計多少輛車,幾點鐘來,談多長時間,是否要準備茶點,雙方仔細商量了每個會談的細節”。
電話中,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一位官員對秘鐵華說,中央分管領導收到兩封平信之后相當重視,要求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官員到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當面聽取意見。
12月30日,包括發改委、衛生部、人保部、財政部等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12名司處級官員來到中國醫藥大廈。“陣勢如同兩國談判一般”,秘鐵華后來回憶,12名官員與10名醫藥協會人士在長會議桌前相對而坐,王錦霞坐在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侯巖對面,王錦霞的左右手邊,則是金象大藥房董事長徐軍、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九州通醫藥集團總經理劉兆年等協會副會長。
會談氣氛一直很友好,但協會副會長們發言時并沒有客氣。兩個月前在年會上的激烈言辭再次爆發。原定兩個小時的會談時間被大大延長。天黑之前,秘鐵華進入會議室,發現大伙的臉都有些發紅,看起來情緒也有些激動。
會議的最后,侯巖做了總結發言,大意是: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并非像大家想的那樣缺少市場化內容,只是表述不太清楚。王錦霞接過話頭:既然有市場化因素,就不是原則問題,修改時應該表述出來。侯巖表示,醫改小組會吸取協會的正確建議,醫改方案一定會有所修改。
多部委醫改協調小組的官員們離開的時候,天色已黑,王錦霞和秘鐵華都下意識地看了看表,時針已經指向下午6時30分。聽取意見的時間,比預計延長了一倍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