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醫院以人血白蛋白為主的生物制品庫存逼近零,患者遭遇到無藥可用的尷尬境地,黑市買藥已成為患者“續命”的主要途徑!而黑市上,白蛋白來路難以確定,很可能導致一些傳染性疾病甚至是艾滋病的傳播。采訪中,記者發現受生產原料減少的影響,正規企業產量有限,人血白蛋白緊缺的現象在短期內仍難以緩解!
求助 記者急尋“救命藥”
2007年12月18日上午,本報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希望記者幫忙購買一種名叫人血白蛋白的藥品。電話那頭的求助人宋林玉在電話中的聲音很急切,“我的前夫患肝癌已到晚期,需要人血白蛋白來維持生命,可是我幾天來一直買不到這種藥品,希望你們能幫忙。”當日記者聯系了省人民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等醫院求購人血白蛋白,可是都沒有買到這種藥品。院方稱,由于市場供應不足,醫院的人血白蛋白已經出現緊缺,醫院只能保證住院病人的用藥。
次日上午,記者來到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零售店求購人血白蛋白。這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人血白蛋白藥品的缺口非常大,即使患者有住院病歷也無法保證能購買到所需藥品。但他表示,考慮到這位病人的情況特殊,他們將盡力籌集人血白蛋白藥品。當日下午,記者終于以每瓶375元的價格從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零售店購買到了兩瓶人血白蛋白。
供銷 陷入“體外循環”怪圈
接下來的時間里,報社接到了不少類似的求助電話。“我爸爸患肝硬化腹水,急尋人血白蛋白!”“妻子重病,買不到人血白蛋白!請報社幫忙,不勝感激!”
白蛋白的缺口究竟有多大?帶著疑問,6月30日,記者撥通了省腫瘤醫院、蘭大一院、蘭大二院等省城幾所大型醫院藥房的電話,對方的回答如出一轍:“很多人都來找藥,但我們確實沒有。”情況最好的是省人民醫院,這里還有幾十瓶的庫存量,但藥劑科的袁醫生告訴記者,這一數字一直不平穩,時有時無,這樣的庫存量能否保證危重患者使用都很難說。為合理利用有限的藥物資源,醫院要求臨床科室嚴格把握適應癥,將白蛋白用于因失血、創傷及燒傷等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大腦損傷所致的腦壓增高,以及白蛋白低于25克/升的重癥患者或低于30克/升的肝硬化、癌癥腹水或胸水患者,保證危重病人搶救用藥。
誰都知道外購藥肯定風險大,但救命要緊!不得已,急需用藥的患者紛紛托關系想辦法不惜花高價購藥。由于醫療機構無法保證患者外購藥品的質量,所以如果要在醫療機構注射必須簽署協議,出現問題和醫療機構沒有關系。由此,被稱為“救命藥”的人血白蛋白的供銷陷入了一個“體外循環”的怪圈。
同日,正在蘭大二院等待手術的王先生,在家人的努力下,終于以每瓶680元的價格從藥販子手中買下了5瓶人血白蛋白。雖然這一價格較正常價格翻了近一番,但家人還是很寬慰:“我們已經很滿足了,能保住命就不錯了。”但他們又同時感嘆:“為什么藥這么難買?”
黑市 白蛋白質量難保證
相關人士介紹,省城醫院面臨人血白蛋白缺貨窘境已有一段時間了。從2004年后,人血白蛋白和其他血液制品一樣成為緊缺藥品。2006年伴隨單采血漿站改制的推行,采漿量急劇下降,2007年全國的投漿量是2700噸,比往年減少了一半,這意味著產品也減少了一半。
一方面是貨源不足,一方面是需求旺盛,而黑市上的人血白蛋白交易卻十分活躍。據了解,目前蘭州黑市上一瓶規格為10g:50ml的人血白蛋白(正規零售價為378元)已被炒到600—700元,而且都是外地廠家生產的。
人血白蛋白突然成為緊俏品了,一些不法商家就瞄準了這個市場,于是各種假人血白蛋白就出現了。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假冒白蛋白頻頻現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在重慶、山西、湖北、湖南、寧夏、青海等地陸續查處了多批假冒的“人血白蛋白”藥品。這當中,甚至出現了患者使用假人血白蛋白后不治身亡的事件。
蘭州也未能幸免,成為假冒的“人血白蛋白”的又一傾銷地。2007年5月,青海省藥監局發現有不法分子假冒青海省新綠洲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名義,暗地向蘭州市安寧醫藥公司銷售假冒“人血白蛋白”藥品7000余瓶。
今年初,蘭州市藥監局在人血白蛋白藥品專項檢查行動中發現西固某醫院銷售的標示為“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人血白蛋白經檢驗定性為假藥。此外,還發現有7家藥品批發企業經營過涉嫌假冒的人血白蛋白藥品。
據了解,人血白蛋白和其他藥品不同,它的原料直接來自于健康人的血漿,主要用于治療失血創傷、燒傷引起的休克,腦水腫及損傷引起的顱壓升高,肝硬化及腎病引起的水腫或腹水,低蛋白血癥的防治,臨床用量較大,被許多醫生患者稱為“救命藥”。
一直以來,血液制品被國家嚴格控制的原因就是因為其存在著成為傳染病傳染源的可能。不干凈的血源很可能導致一些傳染性疾病甚至是艾滋病的傳播。在用不用“黑市”藥面前,患者如履薄冰。因為一般群眾缺乏鑒別血液制品的能力,一旦買上假貨,勢必貽誤診治、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短缺 現狀短期內難緩解
正規“出身”的白蛋白何以如此緊俏?6月30日,記者以患者家屬身份撥通了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銷售部的電話。這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生產量小,根本無法做到正常供應。他表示,“現在就算患者拿來病歷排號也沒有貨!”
采訪中,省藥監局有關人員表示,白蛋白的原料——血漿的緊缺直接影響了白蛋白的生產量。2006年開始,國家對單采血漿站轉制改造,一些管理不完善的血站被關閉,采漿量一路下滑。受原料短缺影響,白蛋白產量難以提高,市場上出現人血白蛋白脫銷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省衛生廳提供的一組數字印證了這一說法:為了堵住不健康血液的流入,有效保證血液安全,2007年省衛生部門共檢查各類采供血(漿)機構和臨床用血醫療機構500家,對發現問題的各類機構進行了處理,警告17家、責令整改104家。并重點查處了隴西縣單采血漿站非法倒賣血漿等大案要案,隴西縣單采血漿站被罰款10萬元、吊銷單采血漿許可證。目前,全省共有5家單采血漿站為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原料血漿。各單采血漿站與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建立起“一對一”供漿關系。
與此同時,從2007年開始藥監部門針對血液制品、疫苗生產中存在的血漿來源合法性、生產工藝質量控制和銷售等問題,決定開展血液制品、疫苗生產的整頓工作。
其中規定,血液制品生產企業應適時建立原料血漿投料前的檢疫期制度,將采集并檢測合格的原料血漿放置90天,經對獻漿員的血漿樣本再次進行病毒篩查并檢測合格,方可將原料血漿投入生產。而事實上,不少獻漿員的流動性很大,3個月后再尋找獻漿員前來獻漿并不實際。
省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在國家有關部門綜合整治后,血液制品市場秩序將進一步好轉,但可以預見到人血白蛋白的短缺狀況不會在短期內緩解!(來源:蘭州晨報 本報記者 趙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