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首批250多名社區專業康復人員周末進行了崗位技能考核。據了解,要達到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一名康復師的標準,本市還需大約3000名經過培訓、持證上崗的社區康復師。
幫助由考生扮演的“偏癱患者”在床上用正確姿勢躺臥,為有運動障礙的患者進行推拿按摩……在首都鐵路衛生學校,250多名社區醫生護士參加了康復師的3項考核,分別是關節和肌力的測評與訓練、偏癱和腦癱患者康復治療、運動再學習和推拿按摩。旁邊有兩位考官,一位負責打分,另一位在考生操作完之后進行糾正和指導。
市衛生局科教處處長呂一平介紹,此次共有700人報考了社區康復師,但只有250人通過了不久前舉行的理論考試,最終通過技能考核、拿到上崗證的會更少。通過率比較低主要是因為,社區康復是個新事物,從事這方面的醫生、護士缺乏系統、規范培訓,普遍存在著理論水平不高、技術操作不規范等問題。按照市衛生局的規劃,到2010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崗位的工作人員都須持證上崗。沒有取得合格證書的人員不能在社區醫院服務。
“一般情況,偏癱、腦中風、骨折等病人在大醫院治療并進行2到3個月的康復訓練后,就會因為經濟、方便等原因轉到社區。回到社區后如果不繼續進行康復訓練,有些身體功能會退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物理醫學康復科主任醫師黃永禧表示,目前本市社區康復專業人員數量缺口較大。本市目前共有27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26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照每一個站點至少配備一名社區康復專業人員來估算的話,全市至少需要社區康復人員近3000人。(記者方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