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報帷幕已落,但圍繞其后的故事卻遠未結束。作為基金業這個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信息披露行為,基金年報的發布總是引來關注,而其中的基金的“隱形持倉”又是最有看點的。
2009年的年報更是如此,在季節交替的2009年末至2010年初,年報的發布清楚指明了基金在2009年絕地反攻的路徑和2010年籌劃個股的“陽謀”。
⊙本報記者 周宏
不得不說的機會:
隱形中盤股
如果說2009年年報什么東西最吸引眼球,那肯定非基金公司的重倉股莫屬,尤其是當偏股基金在2009年末的持倉全部攤開后,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有那么多牛股,基金已經持有。而有很多牛股,基金購入后等待發力。
2010年初的持倉充分體現,基金備戰中盤股的決心,尤其是一些風格鮮明、且最喜歡挖掘重倉股的大型公司,他們的重倉股格外引人關注。
根據天相的相關統計,2009年末,單個基金團隊持有個股“集中度”最高的十只股票主要屬于易方達、華夏、廣發、大成等基金。這與上年上投、國泰、鵬華、易方達、廣發、工銀瑞信、招商等多家公司共同參與的情況不同。
這一情況說明,在市場大幅上漲后,基金行業總體持倉趨于分散。但也說明,部分公司有可能重新施展以往擅長的“交叉重倉”持有的策略。
從統計數據看,易方達基金可能是業內集中持倉的“代表”公司。在前十只重倉股中,易方達獨占三家,分別是焦點科技、山煤國際、魯商置業。其中,焦點科技是新上市的B2B業務的網絡股,山煤國際是煤炭股,魯商置業則是重組而來的房地產股。僅從行業屬性看,上述個股都并非易方達往日最喜歡的消費類個股,且無一例外是行業內有所爭議的二線股票。這或許是易方達在一些老牌基金經理離職后的一個風格嬗變,或者是一個新市場環境下的抉擇?
與易方達同城的廣發基金占據了重倉股的頭名。根據天相統計數據,廣發旗下股票基金合計持有中航重機在外流通股份的33.44%,將超過三分之一的該公司流通股握于掌中,而該公司的另一大持股股東則是華夏基金,華夏持有中航重機23.48%,兩家公司合計持有該股達六成之多。作為新能源的一個重要參與公司,中航重機如此受青睞似乎并不奇怪。
另外,華夏基金同樣是一個習慣重點持有的公司,該公司在業內前十五大重倉股中,占據了五席,除了中航重機外,還有樂凱膠片、渝開發、片仔癀和中國國旅,其中的樂凱膠片更是王亞偉的重倉股。
除了上述這些公司外,大成基金重倉持有的三安光電、鵬華基金重倉持有的首開股份、富國基金重倉持有的石基信息、廣發基金重倉持有的榮盛發展、大成基金重倉持有的齊心文具、易方達基金重倉持有的紅寶麗等都在行列之中。其中個股的背景和未來都值得觀察。
不得不說的特點:分散
與基金公司紛紛提高在一些中小盤股上的持倉,以期取得更高收益的同時,基金總體上在2010年初,處于分散持倉的狀態。這或許和過往一年,市場大幅上漲后,資產亟須分散配置有關,但也反映出一些奇怪的結果。
根據我們的初步統計,所有基金集中持倉中,基金持有金額最大的前十個股票的持倉比例明顯下降。比如,機構在2009難處持有招商銀行37%的流通股,持有貴州茅臺52%的流通股,持有中國平安20%的流通股,持有蘇寧電器52%的流通股。
可到了2010年初,機構持有招商銀行的流通股下降到了21%,持有貴州茅臺的流通股下降到了21%,持有蘇寧電器的流通股下降到了49%,而只有中國平安的流通股略有上升。作為和經濟同步的金融類和深受政府支持的消費品股票,機構在2010年中大幅減持銀行股和消費品股的邏輯是比較讓人難以理解的。
另外,基金之間的交叉重倉股的邏輯也是這樣,從個股分析上看,2008年基金前十大交叉重倉的持股比例都高達73%以上,其中,張裕A的持股達到77.6%,而到了2009年末,基金持有的重倉股的前十大比例已經下降到了59%,而且主要組成部分,則從單一的消費類個個股而分散到了機械、LED新能源、連鎖服裝、煤炭、電信、房地產等多個類別。
結合2010年初的機構自身的看家股票看,似乎整個行業正在掀起一個新一輪的資產轉移計劃,從傳統的經濟代表能力強、利潤豐厚的藍籌大盤股轉移到更多題材和政策扶持的中小盤股身上。這是不是又一個非常重要的跡象呢?
或者這只是一個相對于市場風格權益之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非常明顯的是,上述變化的因素不能簡單地從基本面和公司的靜態估值角度去估計,而這個趨勢的實戰效果也令人關注。
不得不說的挑戰:金融業
而與之相比,目前機構持有最前列的個股亦發生了轉移,從此前2009年初的消費品股轉移到了金融股的總體序列。金融股能否表現,或許將決定未來半年的業績走向,乃至整個基金行業在市場中的話語權,是之為行業最大挑戰。
根據天相的統計,機構持有金額最大的前十大個股中,2009年初的狀況是,招商銀行、貴州茅臺、中國平安、蘇寧電器、浦發銀行、中信證券、萬 科A、鹽湖鉀肥、特變電工、中國神華。行業遍布食品飲料、批發零售、金融、房地產、石油化學、機械設備儀表和采掘業。
而至2010年初則基本上十大個股大都成為金融股,他們先后是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興業銀行、民生銀行、貴州茅臺、蘇寧電器、浦發銀行、中信證券、北京銀行、深發展A。雖然持有的總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總金額卻高達3700億,占了整個行業的20%的總量,這樣的企業能否有所表現,或許已經成為基金很大的“心病”。
這些個股行業背景的高度集中,不僅是行業前景或是個股估值的使然,而可能更多帶有機構和市場博弈的性質。
從目前看,銀行股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沉寂后,處于整個市場的估值低端,而基金在其中的持有也長達3年,不僅是大盤基金先后進入,甚至至2009年末,以華夏大盤為代表的中小型基金業開始不斷配置,已經成為基金主要的行業板塊。
客觀上,銀行板塊是業內流通市值最大的板塊,亦是很多基金不得不配置的選擇。
但同時,至今為止,銀行板塊為代表的金融板塊,在2010年以來的表現是居于人后的,同時,政策退出等等因素也一直在騷擾,由此形成了,銀行板塊上“低估值”PK“流動性”的狀況,而這個PK至今沒有結束。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如果銀行股有所表現,則基金未來的發行募集乃至市場影響力都將有很大提升。而如果銀行股最終依然是不溫不火,則基金可能將被迫面臨更多的行業份額的下降。
不得不說的風險:市值依賴癥
事實上,由銀行板塊的困境引申而來,基金的投資可能在2010年都將面臨新的考驗。在新的經濟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現實中,公募的股票基金可能必須來尋找一種新的,既能夠容納其巨大資金體量,又能跟上投資節奏和市場環境的操作方法。
不過,現在這種操作方法并沒有出現。
通過天相的統計我們可以發現,公募基金在2009年末基本順應了其一貫的做法,重靜態估值、重個股流動性、重大盤股的傾向,由此造成了明顯的“市值依賴癥”。
我們可以發現,最近4年以來,基金持有金額最大的重倉股始終是幾張老面孔,從2010年初的全部重倉股中,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銀行股和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消費類股,占據了基金組合的主要位置。
這一方面是基金目前規模的限制,一方面也反映了基金似乎更滿足于通過行業配置,進而“準指數化”的運作。
從行業特征上,傳統衣食住行的消費品和金融業依然基金持有的重中之重,而其中很多個股都面臨市值巨大,增長空間日益縮小,而估值空間受到壓制的情況。但從目前來看,基金對于這些行業的操作態度依然非常青睞。
客觀上市值的限制,能否被新的操作手法打破呢?或者,更現實的出路,伴隨著所有基金的龐大,最終大多數基金都成為藍籌基金或指數基金的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