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3日訊 截至11月份,各基金公司中已有14只新基金同時發行,創造了一個新的紀錄。其中,指數型基金占據了大部分的位置。銀行銷售渠道,不分大、中、小基金都已經塞的滿滿當當。
競爭:銀行系基金決戰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目前已經獲知的,包括12日開始認購的東吳新經濟股票型基金,已經發布發行公告的銀河滬深300基金,以及處于募集后期的易方達深證100ETF聯接基金和廣發中證500基金,還有南方深證成份指數ETF及聯接基金、富國滬深300指數基金等。另外,還有多只中小盤基金均將發行。
持續營銷的激烈程度和規模同樣讓人驚訝。據說,各大銀行系基金在各家渠道都已經進入決戰狀態。有的大行已經將銷售規模指標下發到了一線基層,一些公司誓要進入前X名的豪言壯語也是傳遍業內,成為當季度基金的最大看點。
不過,讓人稍稍有些分心的是,似乎各家主力機構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規模上,對業績這個事情好像少了一根弦。比如,業內近期紛紛鼓噪的指數基金的投資機遇。大概的邏輯是,中國經濟是個好經濟,某某指數是個好指數,最終得出結論是:“買我的,沒錯!”
解讀:本輪發行的基金尚難發力
不過,即便是整個市場如某些從業者宣稱的那樣出色,中國經濟是在中長期復蘇通道之中,而某某指數代表的成分股也確實是本輪行情的領頭指數,那么,申購該指數新基金依然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本輪發行的指數基金,最快也要到1個月以后才能完全投入市場,跟上指數上漲的步伐,這還沒算快速建倉的沖擊成本。因此,如果看多市場、要分享市場的上漲收益,那么投資者比較明智的做法是買相似指數標的的老基金。
而如果看空市場,則指數基金能夠為投資者規避的系統性風險比較有限,更好的方法是買入主動投資的穩健性基金或者重視選股的基金,博一個超額收益的可能。現在申購指數基金的唯一理由是,投資者看好某個固定時期內市場會探底回升,而投資者也完全有把握該指數基金能夠在這個固定時期內完成建倉,抄到市場底部。不知道,想得那么周全的基金投資者有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