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金經理來說,07年的大牛市和08年的大熊市都不可怕,怕就怕現在這種看不清方向的牛皮市。”一位銀行系基金經理說。當流動性泛濫的高潮過后,經濟復蘇預期與企業盈利增長尚不明確,基金經理們備受煎熬。
減倉 艱難的決定
“倉位基本沒動,但現在回過頭看還是應該減點。”談到市場調整以來的操作,基金經理老午略帶遺憾地說。
老午管理的基金目前凈值已經回到了6000點時的水平。早在今年春節之前,他就嗅到了汽車銷量井噴帶來的牛市氣息,比較早地把倉位加了上來。一直到七月中旬,他的倉位都保持在行業內較高的水平。“其實七月底我們公司的投資總監就已經感覺到市場有了調整壓力,提示我們倉位不能超過90%。”但是當時老午覺得市場大趨勢不會改變,就沒對倉位做太大調整,只是適當減了部分漲幅較大的鋼鐵股,轉到了汽車上面。
“確實沒料到會有20%的調整,不過現在減也沒有太大意義了,未來市場的方向還看不清楚。你也知道,基金經理貿然減倉要冒很大風險。”在老午看來,中國經濟復蘇大趨勢的前提沒變,雖然現在還看不清楚市場的方向,但不動的風險要小于亂動。“做投資必然要承受壓力,幾年下來就習以為常了。”
和老午相比,另一位管理著上百億資金的基金經理雖然也保持著90%以上的高倉位,但并非沒有動過減倉的念頭。“7月29日大跌前一天我減了倉,但29日又加了點剛上市的中國建筑。本來30日那天想看看市場情況再調整下倉位,結果交易所要求上市首日買了中國建筑的基金都要寫個說明,一忙就忘了調倉,結果到現在也沒有對倉位做大的調整。”
高倉位的確令這位基金經理有點難受,凈值跟著大盤快速回落,盡管目前還不急于減倉,畢竟大基金不像小盤基金那樣可以靈活調整倉位。但他明確地表示,一旦股市失去支撐進入下跌通道,他一定會大幅砍倉。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對調整幅度估計不足,很多股票型基金的倉位還在90%以上,幾家大型基金公司在八月初倉位都很高。在調整之初,不少基金經理還硬挺著沒有減倉。但隨著股指跌破3000點且多次單日跌幅超過3%,部分基金或是迫于贖回壓力,或是擔心市場慣性下跌,做了一定幅度的減倉,但目前大部分基金倉位仍保持在八成以上。中信證券基金倉位監測報告也顯示,截至8月21日,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平均持倉比例分別為84.87%和80.16%,和二季報披露的倉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
實際上,倉位調整對于追求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來說是柄“巨斧”,超越同業提前減倉或者加倉對業績的影響非常明顯,基金經理需要巨大的勇氣。就像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一只主題投資基金,由于率先大幅加倉,今年一季度末在偏股型基金中位列前三。但該基金經理二季度初看空市場,一度把倉位降到了契約規定的下限,結果排名一落千丈,自己在公司內部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基金經理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賽車,一旦走錯了一個岔口,要想再拐回正確的道路追上來,太難了。”一位資深人士的話用來解釋基金經理對倉位調整的謹慎再合適不過了。
方向 換擋期的迷茫
“我認為,無論是前期的市場上漲還是近期的下跌都摻雜了較多的情緒因素。”建信核心精選基金經理田擎表示。市場情緒的宣泄,既表現在指數的暴漲暴跌中,也折射出包括基金經理在內的投資者對于市場方向的茫然不清,歸根到底還是沒有擺脫趨勢的影響。
“無論是2007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牛市,還是2008年的熊市,投資者都習慣于在單邊市中做趨勢投資,跟著趨勢走就不會迷失方向。但現在誰也說不清趨勢是向上還是向下,行業和個股的分化將真正顯現出來,賺錢的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沒轉過彎來的人自然就沒有方向感。”一位銀行系基金經理這樣總結現在的市場。
經過本輪調整,前期大量資金追逐的銀行、地產、鋼鐵等主流行業估值已經顯著下降,但受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短期仍然缺乏上漲動力。例如房地產業,中信證券分析認為,目前投資者最擔心的是隨著二套房政策收緊和房價居高不下,居民購房成本上升,房地產銷量會出現下滑,再加上政策輿論的恐嚇,開發商可能會縮減投資。而七月份部分城市成交量萎縮和住宅新開工面積的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投資者的擔心。“現在投資者對待地產股已經很理性了,明白地產股的業績具有不確定性,受政策的影響很大,而下半年很難指望有什么房地產業的利好政策出來。同時房地產公司又是再融資的重點品種,市場對地產股的整體估值始終提不上去。”一位地產研究員出身的基金經理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