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起,投資者都可以隨時到證券公司辦理創業板交易的開通申請手續了。醞釀十年之久的創業板市場終于有機會跟投資者在2009年正式碰面,今日專家教你如何從這新興市場中有所斬獲。
風險大于主板先觀察后動手
按照交易所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則,具有2年以上股票交易經驗的投資者為創業板主要針對的個人投資者群體。而按照規則,即使不具備2年投資經驗,客戶在營業部簽署風險聲明后仍有權開通交易權限。也就是說,其實創業板對投資者并無實際門檻,資金量的大小就更非先前預計的硬性條件之一。
由于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多為成長性較強的自主創新企業,故可謂是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由于其中企業大多處于成長期,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相對較低,總體上投資風險較主板大,比較適合有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嘗試。”深交所投資者教育中心的一位管理人員表示。
那么普通投資者如何把握其中的市場機會呢?工行上海浦東分行高級理財經理李吉認為:“對創業板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考慮在第一批上市企業出來后觀察一段時間再下手。主要看市場的參與度、盈利空間和參與主體等。”由于我國創業板采取的是“批量上市”策略,和主板市場新股單只發行略有不同,所以在今年首批企業上市后的一段時間就成為投資者的最佳觀察期。
“由于創業板的主要風險之一來自于流動性,故市場的活躍度和參與度就很重要,參與度低就有可能面臨賣不掉的尷尬局面。在首批上市后,投資者還可以總結一下首日上市的參與主體是個人還是機構,如果是個人為主則需謹慎些,可能從另一方面凸顯機構對該企業的熱情不高,這就缺乏主力資金護盤。”有過主板市場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很清楚,散戶的投資心態比較難以捉摸,且資金量比較分散,對于流動性不高的創業板來說,這更加成為一個大幅波動的誘因。
另外,李吉建議投資者也盡量多觀察創業板的定價規則,溢價空間、信息披露和首日爆炒情況等,“雖然臺灣的創業板市場成長不錯,但是畢竟內地投資者尚未有過相關投資經驗,在做出一定分析后再下手還來得及。切忌受到高風險、高成長性的誘惑而沖動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