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日召開的深交所“創業板IPO管理暫行辦法座談會”上,與會人士表示,推出創業板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里程碑事件,對穩定和恢復資本市場信心有特殊意義,對民間資金投資有乘數放大效應,也有助于中國經濟的成功轉型。但目前創業板的定位還不盡清晰,希望能盡快明確細則。
各方翹盼細則
與會人士認為,創業板發展“重在開通、成在持續”。不過,《創業板IPO管理暫行辦法》目前尚不能讓企業洞悉該上創業板還是中小板,券商也迫切想知道保薦制度如何落實。
武漢科技創投公司總經理夏錚透露,按摸底結果,武漢可能有50-60家企業符合創業板要求,但大家都盼望有更明確的標準。
西南證券總經理王珠林表示,擬上市公司在操作過程中,需要一定時間來準備審計報告,然后由保薦機構協助上市。但保薦機構現在對申報、掛牌時間心里沒數,希望監管部門對關鍵時間表能夠有所明示,使企業和保薦機構能合理準備相關事項。國信證券投行事業部總裁胡華勇強調,創業板市場應該有一個相對長期的規劃,因為很多企業符合創業板條件,究竟是寬進寬出還是嚴進嚴出,會影響到企業長期部署。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總結發言時表示,大家目前關注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就是創業板市場定位問題。與會人士也一致同意,隨著市場化方向的新股發行制度、投資者準入、退市制度等諸多問題的明朗,創業板才算真正揭開面紗。
多招嚴控風險
聯合證券副總裁馬衛國表示,創業板推出的積極意義之一在于,可以使二級市場投資者意識到,在充分掌握企業信息披露的情況下,亦要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劉紀鵬表示,發行制度改革的關鍵是要確保一級市場IPO新股不被炒得過高,有關部門一定要注重全流通教育,要組織好媒體和深交所網站的集中宣傳,因為全流通下的IPO與以往是不一樣的。
創業板要重視投資人教育和建立投資者準入制度,是與會人士的共同話題。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建議,鑒于中國資本市場散戶化特點,必須采用多種方式甄別風險,措施之一就是實施投資人分類,推行風險提示,建立合格投資者制度,提高投資門檻。
王珠林認為,應明確投資者準入具體要求和程序,不僅要在規模上限制,還要考慮投資者的偏好,要強調投資者對創業板市場的了解、過往投資經歷以及對交易規則、風險方面的認識。他建議,發揮證券公司、營業部、經紀人的作用,層層把關。
宋麗萍表示,要認真分析創業板的風險和收益的特征,明確創業板與主板的區別,明晰其定位。但她特別提醒與會人士,相關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創業板風險,而不能消除創業板固有的風險。(記者 吳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