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為經濟數據密集公布時期,周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月份CPI和PPI雙雙同比下降,未來還將公布外貿、投資、消費、工業經濟及貨幣供應量等經濟數據。雖然部分數據出現回暖跡象,但整體而言,呈現工業生產向上而總需求仍顯不足的局面,這也決定近期市場以震蕩格局的主。
出現通縮的可能性不大
周二公布的2月份CPI和PPI同比出現雙降,受原油等大宗原材料價格繼續下跌影響,PPI同比下降4.5%,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CPI同比由1月份上漲1.0%轉為下降1.6%,創下1999年7月份以來的新低,市場憂慮通貨緊縮的來臨。依一般說法,通縮是指一個國家物價連續6個月出現環比負增長,雖然2月份CPI出現負值,但并不意味著中國會步入通縮。
首先,2月份CPI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到春節因素和翹尾因素影響。由于今年春節在1月份,導致1月食品價格漲幅較大,使1月CPI保持較高水平,而春節過后,食品價格出現回落。另外,去年2月份CPI值是全年最高點,翹尾因素達到-2.5%,導致2月CPI同比大幅回落,但2月之后翹尾因素開始減弱,8月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物價回落更快,因此我們預計,今年下半年CPI將企穩。
其次,引領本輪價格回落的大宗原材料價格或已企穩。原油價格由去年最高147美元回落至最低點33美元,帶動全球幾乎所有大宗原材料價格暴跌,國內PPI由去年8月份最高值10.06%回落至今年2月的-4.5%。但有跡象表明,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下跌或告結束:跡象之一,近三個月來倫敦油價高于紐約油價的“異常狀況”在上周結束;跡象之二,持續多時的紐約原油遠月合約高升水現象正在消失,近期月份明顯走強。
第三,全球央行為抵御金融危機釋放大量資金,貨幣供應量相當充足。1月份國內新增信貸1.6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8141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較上年同期增長18.79%,有消息稱2月份新增貸款也將超萬億,M2、M1增速較上月更高。寬松的貨幣環境和相當充裕的流動性,也會抑制通縮的發生。
市場信心仍有待恢復
隨著企業存貨逐步消化,市場開始更關注需求因素。除中國外的全球其他經濟體仍處于去杠桿的過程中,需求的恢復尚需時日。近期美國、日本、歐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很難樂觀,全美失業率上升至8.1%,為25年來的新高,由此帶來美家庭消費和償債能力的減弱,并可能促使以消費為主的美國經濟陷入負反饋,即消費者信用降低,銀行削減消費者的信用額度,降低額度的消費者被迫減少消費。因此,外需環境的改善恐非一日之功,即將公布的2月進出口數據可能依然很糟糕。
但是,內需方面卻有不少亮點。隨著國家經濟振興政策實施,部分行業的需求出現明顯回升。據全國乘用車聯席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乘用車累計銷量同比增幅為10.5%;春節過后,各地的房屋銷量也出現明顯回升,如2月深圳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上升24.51%,同比上升580.24%,武漢2月新房銷量環比增加近七成。誠然,這些行業的需求是否為趨勢性仍有待驗證,但與其他經濟體相比,國內需求環境明顯好于預期。
當前股市處于多空因素相互博弈之中,短期內投資者很難達成共識。在宏觀形勢沒有出現惡化之前,政策的支撐抑制了股指的下跌空間,但在外需環境沒有改善之前,市場亦很難有大的突破,或維持2050-2300點之間區間震蕩。期間,我們建議投資者可關注兩類結構性投資機會:一是能夠充分享受流動性帶來的價量增長的行業,如證券、保險、銀行和地產;二是符合全球產業調整和發展方向的板塊,如新能源等。(南京證券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