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有句俗語:“流動性是膽小鬼。”這在今年國際油價的顛簸走勢中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7月11日油價攀至每桶147.27美元之歷史高點,以高盛領銜的國際投行一致唱多油價。誰敢言空,無疑會被人譏為外行。境內諸多航空公司油價做多套保之舉亦有隨波逐流之無奈,因為就連握有原油定價權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也接受了看多派的觀點,稱明年油價可能達到一個沸騰的價格——每桶250美元。
但不曾料想7月份的油價是購買了“返程票”的,僅僅5個月時間,油價居然跌至了4年前的水準——每桶40美元左右。這次以美林領銜的國際投行紛紛發出寒流預警,最悲觀的預測是明年油價將跌至每桶25美元。這不禁令人唏噓不已。難道真的是實體經濟衰退的影響嗎?若真是實體經濟的因素,那又如何解釋上半年那輪氣貫長虹的油價升勢呢?因此實體經濟衰退的因素僅是油價見頂的誘因之一,而真正的因素就是華爾街的那句名言:“流動性是膽小鬼。”由于人們對于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加,投資和消費都變得謹慎,更多人選擇了儲藏現金。
因此現在看空油價就與7月份看多油價一樣愚蠢。雖然每桶40美元的價格未必是極限的低點,但只要石油仍然是人類最主要的剛性消費能源,考慮到貨幣發行量增加的溫和通脹因素,目前的國際油價已探至中長期底部區域。對應油價跌宕起伏之波瀾,人們可以感悟到,投資若“人云亦云”的話,就會應驗另一句俗語“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而真正的價值投資永遠是遵循逆向思維的反其道而行之。去年油價攀至每桶90美元之際,巴菲特就早早地選擇拋售中石油H股;而現在當11月11日油價開始跌穿每桶60美元關口之際,巴菲特就開始逐步將關注的焦點轉移至能源股。這恰恰與市場看空的判斷相逆。
聯系A股市場,最能與油價趨勢及巴菲特選擇的能源股相類似的板塊無疑是煤炭板塊。首先煤炭價格是與油價密切聯動的;其次境內煤炭價格市場化程度比成品油高。因此煤價波動更能直接影響到公司業績。煤炭曾被美譽為“黑金”。您若回顧去年溢美之辭不絕的亢奮報告,再對比今日晦暗陰霾的灰心報告,無疑也令人有類似油價購買“雙程往返票”的恍若隔世之感。雖然電力、鋼鐵、化工行業的需求遞減會累及煤炭行業短期業績,但是只要煤炭具備火力發電必需消費的剛性特征,那么現在煤炭行業反而更值得投資者去鉆研。試舉一例:如果一件商品在使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從90元打折至19元,您是否覺得更有價值了?因此具備剛性消費特征的周期性行業現在并不是拋棄的時刻,反而是打折季選購的佳期。
至于借鑒“人棄我取、人取我予”逆向思維判斷的A股趨勢,估值仍處于歷史底部區域。而社保基金去年透過在滬綜指5000點上方即開始戰略性減持,而現在2000點一線明示透過指數型投資增倉A股的戰略意圖,凸現的恰是價值投資的風向標。
建議投資者可以重溫巴菲特“二次創業”的故事。1973年美國正面臨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危機,巴菲特在道指570點附近入市,首次購買華盛頓郵報至1975年才解套,而直至1980年之后道指才真正突破千點大關。但現在即便美國經歷金融海嘯,當年巴菲特入市的指數仍只是歷史的小坑而已。若干年后回顧2008年的A股熊市,是否也會發現這僅是一個歷史的小坑。屆時切莫發出忽略當年社保基金指數型投資的感嘆啊。(姜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