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釋放流動性工具的選擇上,央行先選擇了減少央票發行 本報攝影記者/吳軍 制圖/張逸俊
隨著央票到期量的大幅下降,央行今天僅在銀行間市場發行50億元1年期央票,央票的發行已減至地量,這意味著央行先通過減少央票來主動釋放流動性的空間已十分有限,而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似乎已變得可以期待。
央票縮量空間有限
在貨幣政策由“從緊”轉為“適度寬松”后,央行表示“將確保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及時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而實際上,央行此前已通過先減少央票發行放松公開市場回籠力度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在釋放流動性工具的選擇上,央行先選擇了減少央票發行,而不是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在外匯流入形勢不確定的時候,央行宜先釋放央行票據來釋放流動性。
央行10月29日下調存貸款利率時,存款準備金率并沒有同時下調,而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則已經大大減小,1年期和3月期央票相繼由原來的每周發行調整為隔周發行,發行量也從此前近千億元的規模減少到僅有幾十億元。
不過,目前來看,在年內剩余的時間里,到期央票和正回購資金量并不大,這意味著央票縮量發行的空間有限,央行通過減弱公開市場操作回籠力度來釋放流動性也已較為有限。
據萬得資訊的統計,在年內剩余的6周多的時間里,到期的央票和正回購資金共計2195億元,平均每周到期量僅36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即使央行不進行對沖操作,釋放的流動性也只有2000多億元。
“因此在年底前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可以預期的。”中金公司在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
準備金率下調可期,迫切性不大?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考慮到外匯占款投放等因素,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迫切。
中信證券(18.95,-1.63,-7.92%)宏觀分析師褚建芳表示,貨幣政策適度寬松一方面表現為利率不斷的下調,另一方面是貨幣供應量和信貸增長的目標值的提高。貨幣的擴張需要流動性來支持,這樣,未來12~14個月內存款準備金率下調4~5個百分點是可以期待的,但目前來看下調的迫切性并不大。
“(下調)時機要考慮到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銀行的流動性,銀行頭寸的松緊程度,另外還要考慮外貿順差帶來的影響。”他說,“如果外貿順差的規模比較大,實際上可以通過這個途徑來投放基礎貨幣。”
我國10月份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創紀錄的352億美元,顯示貿易順差還沒有明顯縮小的跡象,熱錢是否流出仍存在著不確定性,這樣,在央行不進行對沖的情況下,這部分資金以外匯占款的形式投放到銀行體系中。
“央行只要不回籠資金實際上就是在投放了。” 安信證券分析師劉海東也說,“目前看每月外匯占款的投放還有幾千億,再加上年底還有幾千億財政存款的投放,從資金面來看,現在下調(準備金率)不是那么必要。”
央行釋放流動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銀行的貸款投放,保證經濟增長。但在經濟下滑趨勢下,銀行普遍有惜貸的傾向,使得資金積壓在銀行體系內部,促使銀行不得不加大資金在銀行間市場上的運作,表現之一就是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的持續下滑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不斷上漲。
此外,在銀行惜貸的情況下,準備金率的下調帶來的是銀行超儲率的上升,這樣貨幣乘數的提高不會明顯,對于全社會貨幣供應量增長的效果較為有限。
“央行在(流動性調控)手段的運用上還是有一定的彈性,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并不那么緊迫,需要考慮多種政策的配合。”褚建芳說,“除非貿易順差突然減少了或者外匯流出很多,使得流動性投放不出去了,那樣的話采取這一措施的緊迫性就加強了。”(第一財經日報 郭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