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益謙位于上海南外灘的辦公室,墻上的一幅書法作品“堅忍耐煩”格外顯眼,這也是劉益謙投資理念的寫照。
“去年大家最瘋狂的時候,我賣股票;現在大家都恐懼得想離開股市,我覺得抄底的機會又來了。”劉益謙說,除了控股的天茂集團(000627)的大非股份,其余法人股大都在去年市場火熱的時候逐步賣出了。劉益謙創建的新理益集團股改前以投資法人股而聞名,持有的上市公司法人股高達2.5億股,都是低價拍賣購得,持有數年,股改后大都獲得了數倍的流動性溢價。
日前,劉益謙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表示,現在的股市處于一個底部區域,現在購入滬深300指數,未來三年的收益一定遠大于三年期存款的收益。
A股合理價值中樞應在3000點
記者:A股市場一年內從最高6000多點跌到現在的1700點,作為一名長線投資者,您如何看待這樣的暴漲暴跌?
劉益謙:我認為,目前市場已經跌到了地板上。股指在6000點的時候,大家不恐慌,認為迎來了黃金十年,一些專家甚至樂觀預計股指要到一萬點。但跌到現在這個地步,大家卻非常恐慌,這說明人性是多么善變、多么脆弱。
我認為,A股的合理價值中樞應在3000點附近,低于這個就超跌了,現在市場點位是非理性的表現。
記者:根據您的經驗,哪些跡象出現說明底部到了?
劉益謙:我說現在市場是底部了,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判斷:散戶在兩千點以下極度恐慌;原來唱多一萬點的股評人現在開始唱空到一千點;國內一批質量優秀的行業龍頭公司開始紛紛跌破凈資產,遠低于重置成本。
面對非理性的市場下跌,政府要認識到,穩定資本市場才能穩定樓市、穩定消費、穩定經濟。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和幾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資本市場長期低迷,將使企業和居民都受到傷害,因為在股市融資功能、投資功能和財富效應消失后,將對實體經濟和內需市場構成嚴重威脅。
對投資者而言,在市場低迷、恐慌彌漫的時候,股價也是最低的,此時逢低買入股票,長期持有一段時間,戰勝市場絕對是大概率事件。
記者:當前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憂心忡忡,那么,您有何判斷?
劉益謙:目前股市點位反映的是中國經濟未來兩年GDP增速在5%以下的水平,這樣低的增速顯然不可能發生。受外部金融危機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的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放慢,但不會衰退。從長遠看,這次危機對中國意味著更多的不是“危”,而是“機”,即歷史性的機遇。中國應該利用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資源、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機會,努力尋找和占有海外資源。因為從長期來看,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價格一定會走高。
我感覺市場過分夸大了中國經濟的不利因素,而忽視了有利因素。例如,大宗商品價格暴跌,油價從最高140美元掉到現在的70美元以下,會使我國制造業成本降低很多;此外,中國產品大多數是必需品,需求彈性較小,出口下滑的情況可能低于預期。
理性認識“大小非”壓力
記者:很多人認為,“大小非”的套現壓力是造成A股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您對此怎么看?
劉益謙:在3000點以上談“大小非”的破壞,還有一定道理,但是現在都2000點以下,很多股票都跌破凈資產了,還說“大小非”是洪水猛獸,就很可笑了。目前,市場上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市值都低于重置成本,大股東增持的越來越多,增持本質上是產業資本主動地在制造新的“大小非”問題。比如,海螺水泥大量買入同行業的冀東水泥、華新水泥、福建水泥等公司股票,因為現在買人家的股票比自己蓋水泥廠更便宜。海螺水泥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快速的低成本擴張,也說明了產業資本對當前資本市場錯誤定價的態度。
別人恐慌時低價入場
記者:日益壯大的機構投資者似乎并沒有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反而成為助漲助跌的重要因素,您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劉益謙:A股市場缺乏真正的長線投資者,持股時間超過一年的比例很低。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并非真正的價值投資,而是趨勢投資,在經濟尚未走出低谷前,他們沒有勇氣大規模加倉。一方面,基金經理存在中短期業績排名壓力,這勢必造成其操作上的短視,熱衷追逐熱點;另一方面,基金投資隊伍相對比較年輕,經驗不足。
記者:最近保監會要求保險機構要穩健、長期投資,為穩定資本市場做貢獻,請談談您對此的理解。
劉益謙:保險機構因為資金來源的性質,決定其應是天生的長期投資者。從現在股市行情來講,保險公司買股票不是要為資本市場做貢獻,而是為自己賺錢。現在的基本面情況不會再壞到哪里去,市場最缺的是信心。乘別人恐慌時低價入場,正是長期投資者獲取超額收益的秘訣。 |